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十、拉弗曲线。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十三、科斯定理。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三、论述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1、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的。2、认为是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造成的。3、认为是由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的。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通过政府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包括:1、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奥肯定律”中,认为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3、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政策主张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有:(1)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配合的方式。(2)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取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2、实行“福利政策”以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管制。4、实行进出口管制制度。5、政府实行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结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转化到国家手中,从而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非市场出清是指发生供给或需求冲突时,工资和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2、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3、理性预期假设。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主要包括: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1、隐形合同是指:持风险中性态度的厂商与持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的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隐含合同论就是运用这种非正式合同即隐性合同来解释工资与非自愿失业之间的关系。2、失业滞留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失业滞留论提出:长期均衡失业(即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留滞情况相关。他们认为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前期失业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也是随机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局内人—局外人模型指出: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3、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论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保持效率,厂商愿意给工人支付高工资。然而高工资造成了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总产出只能在低于最优均衡水平上达到均衡,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主要内容: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供给由于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市场,厂商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所贷款项投资于哪些项目,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方面的信息知道的比厂商少,因此银行只能通过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厂商的还款概率,推测贷款的风险。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的直接影响。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当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销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通常银行的最优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为了增加正向选择效应,贷款利率不会提的特别高。因此,信贷市场通常是通过利率和配给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衡。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这一效应与贷款的可靠性密切相关。银行一般不通过增加贷款抵押品来满足信贷市场对贷款的超额需求,而是通过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推断贷款的风险性,测定厂商还款概率,确定预期收益。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贷款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控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贷款抵押品的逆向选择效应:贷款抵押品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能性。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最低的抵押品水平。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通常将抵押品水平或信贷—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多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银行为了实现利率最大化,往往将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进行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评价:1、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凯恩斯从银行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研究了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提出了“信贷配给论”。2、同时凯恩斯指出,在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起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来满足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需求。同时,“信贷配给论”还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借款者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利率。3、“信贷配给论”还指出,政府干预能提高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稳定金融。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借款者还款概率不可观察,且借款人之间还款概率极不相同。这种差异越大,政府干预的效果越明显。不足:没有将信贷配给论和产品供给论有效的结合。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只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样就能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2、※“收入指数化”方案。将收入和物价水平相联系,使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调整。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减少非法收益,减轻通货膨胀。3、※实行浮动汇率制。认为浮动汇率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能减轻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这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极为有利。十、拉弗曲线主要命题是:总是存在着能产生同样税收收益的两种税率。1、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收入为0。2、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的全部收入都会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从而他们不愿再劳动,此时即使税率是100%,但由于人们没有收入来作为税收,此时的政府收入也为0。3、当税率在0---100%之间时,政府才能获得收入。此时,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区域时,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超过这一个临界点时,由于人们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导致生产率下降,创新性下降,从而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增长而下降。(拉弗曲线的图见课本171页)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1、货币政策无效性,是指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和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的意外的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起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引起通货膨胀。※2、根据政策无效性命题,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替代关系※。3、在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总是按照某种连续一贯的规则来制定货币政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规则,并据此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指导自己的经济决策。因此,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不会降低利息率的效果,只能引起名义利息率的迅速上升。由于价格水平也在同时上升,所以实际利息率和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无论在何时对于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和增加产量等,都将是无效的,其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设,认为在本质上,征税和举债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即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的收入损失时,理性预期者认为政府借债只是一种对他推迟了的纳税,他们不是花掉这笔钱而是将因减税得到的这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因为对总个社会来说,举债的效果跟征税是一样的。十三、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成本和费用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费用时,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一般是卖方的信息比买房更多,更准确),市场上会发生质量好的商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被留在市场上的情况。其结果是造成市场的萎缩。解决途径:1、设计和制定某种制度、机制和契约,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愿意公开其私人信息或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激励私人公开信息)2、设法由掌握信息的交易方来制定价格,采用优质优价的原则,并通过契约保证其价格高低与其商品质量的高低相一致,由此保证价格信息的可靠性。(具有信息优势者定价,并通过契约来约束)3、通过国家或权威部门的计划来代替市场。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人:不具有信息优势并且其行动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约束的一方。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代理人的行为结果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值解决途径:设计一种激励机制,诱导代理人去努力实现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