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理解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_____________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④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心花怒放:(2)大名鼎鼎: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________一眼_________一眼3.读第①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人物:_________出生年份:_________出生地:_________身份及主要贡献: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_______和_______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_______;第二位老师读后_______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A.能背就真正懂了。B.能背还不是真正懂了。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到文中括号内。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假如……就……因为……所以……7.“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这句话中“像这样读书”是指怎样读书?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南怀瑾的文章很差,姓商的先生对他的评价不正确。()(2)南怀瑾的文章很好,袁焕仙先生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刁难。()(3)南怀瑾的文章不错,但袁焕仙先生要求很严格,想让他明白真正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9.下列适合作短文题目的是()A.读书破万卷B.书读百遍10.短文写了两件事,一略一详,第一件事能去掉吗?为什么?1.(1)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2)形容名气很大。2.瞥瞅3.南怀瑾1918年浙江温州学者,诗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4.商先生袁焕仙满口称赞全然不理读100遍《伯夷叔齐列传》5.B6.假如……就……虽然……但是……7.读书要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掌握文章的精髓。8.(1)×(2)×(3)√9.B10.不能,第一件事描写较简略,是为了与第二件事作比较而存在的,是为了突出袁焕仙先生的要求严格,所以不能去掉。2.善良的孩子在成长卢海娟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⑬()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⑭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⑮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⑯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1.虽然……但是……尽管……仍然……2.“痴长”是努力生长的意思,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老瓜瓢旺盛的生命力。老瓜瓢被掐了尖还在“痴长”,暗示小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在努力成长。3.小伟遭遇不幸却从容达观、温厚善良、知恩图报,他有梦想、肯努力,终于成长为有为青年。4.示例一:我喜欢原标题,因为原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示例二:我喜欢改后的标题。因为本文用老瓜瓢和老瓜瓢的生长过程,来象征小伟和他的成长历程。改后的标题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更含蓄,意味深长。5.示例:人随时会遭遇不幸,但只要坚强、乐观、努力,就会不断成长,走出逆境,收获成功。如文中的小伟,虽然从小离开父母,生活在孤独和困苦中,但他自立自强,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3.长衫老者冯骥才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gūlu)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1.给文中加点字注拼音。2.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3.文中的老者一言未发,为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画线句子所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5.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6.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1.nánsuǒwānyán2.不离题。写出胡同的特点,交代长衫老者出现的场所;描写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是为了与下文长衫老者的做法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长衫老者不同常人的地方,表现文章主旨。3.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神韵。老者虽一言未发,但他关心他人、关心世事的态度及行为影响了胡同的住户及行人,感动了作者。4.幸灾乐祸、麻木、无奈等。(意对即可)5.以前热闹、拥塞、土尘蓬蓬、乱乱哄哄;现在静谧安宁,老人、小孩怡然自乐。6.要点:①“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一个简单的举动,既帮助了别人,也会使自己更加充实;②改变现状,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③行动最有说服力,一个简单的举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4.再小的花儿也要怒放程刚他没有上过学,幼年时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刚到同龄孩子的腰部。因此,他非常自卑,甚至不愿出门。一次,母亲带他到姑妈家做客,很多孩子看他又小又驼,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他羞愤极了,把自己锁在屋里,打碎了一切能打碎的东西。姑妈没有生气,等他安静下来后,带他来到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棵蚂蚁菜花,说:“亲爱的,它贴在地皮上生长,它是多么矮,甚至没有小草高,可你看它开出的花多美丽呀!你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