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说课稿《伯牙鼓琴》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五、说学情本课教学,是学生为数不多的几次文言文的学习之一,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课功夫。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旺旺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2、自助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披披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六、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七、说教学过程(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本层次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知道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巍巍”的重音和“汤汤”的绵长,教师和学生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思考从志在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里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处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深深的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朗读中,学生所能领悟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的文字分析时所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也会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绝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地品味。师:孩子们,再看一次课文,全文不足一百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不足一百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不简单。同学们用心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是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而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露淌出来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八、说板书伯牙鼓琴善鼓知音情深善听这一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