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2.优先污染物:也叫优控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了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3.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4.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染现象。5.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6.环境效应: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环境变化可以是自然过程,也可以是人为活动影响所引起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异。7.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8.电子活度: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9.天然水的碱度: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天然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10.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11.域剂量(浓度):阈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可分为有害阈剂量和非有害阈剂量。12.土壤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是土壤溶液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13.微生物修复技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14.总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15.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16.协同作用: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17.绿色化学: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选择题:1.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的增加,从而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烷烃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高炉煤气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的甲烷、氢气D.硝酸、硫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2.在本世纪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发生过烟雾事件,并造成数以千计的人员死亡。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B.大量使用了农药化肥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D.金属矿物的冶炼3.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BA.二氧化碳能辐射红外线B.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C.二氧化碳能反射红外线D.二氧化碳能透射红外线4.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DA.联苯B.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5.下面哪个指标最能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CA.DOB.BODC.TOCD.COD6.土壤活性酸度是指BA.土壤胶体上吸附性氢离子解离后显示出的酸度B.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C.土壤胶体上吸附性氢离子被其它阳离子交换后显示出的酸度D.土壤胶体上吸附性金属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经水解作用产生氢离子所显示出的酸度7.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AA.Hg(CH3)2B.HgOC.HgD.Hg2Cl28.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AA.O3B.H2CO3C.H2O2D.HNO29.气溶胶中粒径Dμm的颗粒,称为飘尘A.>10B.<5C.>15D.<1010.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C,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11.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B表示A.KocB.KowC.KomD.Kd12.腐殖质在结构上显著的特点是除含有大量苯环外,还含有大量A,使其水溶液表现为酸性。A.羧基B.醇基C.醚基D.酚基填空:1、世界环境日为:6月5日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3、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4、污染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5、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6、CuZn共存时,往往能产生协同作用7、一般情况下Se对Hg2+能产生拮抗作用8、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风B,湍流D,地理地势的影响9、酸雨是指C,pH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10、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B,NO2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11、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D,寒冷而晴朗的夜间简答: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自由基?答: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RCO、RCOO等。2.TSP和PM2.5分别指什么?PM2.5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危害:PM2.5是人类活动所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M2.5在呼吸过程中能深入到细胞而长期存留在人体中,并渗透到肺部组织的深处引起各类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同时,由于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联合作用,还会使空气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心肺死亡人数日增。此外,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也起着主要的作用。3.“三氧和总氧”分别指什么?为什么BOD值通常小于COD值?答: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单位mg/L化学需氧量(COD):氧化水中有机物或其它还原性物质,所需化学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计。生物需氧量(BOD):好气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所氧化,在一定期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单位mg/L,BOD5称五日生物耗氧量总需氧量(TOD):水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氧的量(在铂催化剂条件下,900℃燃烧完全氧化所需氧量)COD采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基本上可以表征污水中所有的有机物浓度,这其中就包含了可被生物降解的和不可被生物降解的部分。而BOD所表征的只是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因此同一份水质,只要不出现测定误差,BOD值通常小于COD值。4.天然水中常见的配位体有哪些?它们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何影响?答:无机配体:OH-、X-(Cl-,F-)、CO32-、HCO3-、S2-等有机配体:包括植物组织的天然降解产物,如氨基酸、糖、腐殖酸,以及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农药和大分子环状化合物等。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表现在颗粒物(悬浮物或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和影响重金属化合物溶解度。5.根据不同类型天然水在pE—pH图中的近似位置,填入相应的数字。(3)矿泉水、雨水、河水、湖水(2)与大气接触(6)水稳定存在下限(1)水稳定存在上限(4)海洋水、深层湖水、地下水(5)土壤积水、富有机质盐水6.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答: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7.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这些主要成分是如何形成的?答:土壤矿物质: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分为原生矿物质与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是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原本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都没改变。次生矿物质大多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改变。土壤有机质:一般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10%以下,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土壤中的空气:来自大气。8.POPs是指哪类物质?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迁移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生物累积性:能积蓄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生物毒性: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9.写出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染物移动的主要机理,并解释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对清除土壤中污染物有什么影响?答: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到达一定浓度时,单体急剧聚集,形成胶束,污染物分配进入胶束核心,大量胶束的形成,增加了污染物的溶解性,同时非水相液体从含水层介质上大量解析,溶解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内。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有机物,可以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这种吸附降低了液相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还增加了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时,土壤颗粒上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大于溶液态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但不会发生溶解促进作用,还会发生吸附促进作用。故浓度过高,不利于清除土壤中污染物。10.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案有哪些?有何优缺点?答:卫生填埋优点:技术成熟,运行管理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缺点:选址较困难、减容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影响。垃圾焚烧优点:无害化程度高;减容效果好;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能源化;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污染较小,可以靠近市区建厂。既节约用地又缩短了垃圾的运输距离;可全天候操作,不易受天气影响缺点: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问题,必须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堆肥与垃圾再生利用优点:投资较低,技术简单、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缺点:对垃圾分类要求高、有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会污染环境,堆肥成本过高或质量不佳影响堆肥产品销售。11.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去除机制有哪些?是如何作用的?答:(1)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干沉降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而使其降落。另一种沉降机制是粒径<0.1um的颗粒,他们靠布朗运动扩散,相互碰撞而积聚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去除。(2)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它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湿沉降可分为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雨除是指一些颗粒物可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云滴的中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进一步长大而形成雨降落到地面,颗粒物也就随之从大气中被去除。冲刷是指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12.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试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式。答: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平流层的臭氧层中,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有如下反应平衡:O3+hv↔O2+O由于排放出来的氟氯烃气体具有非常稳定的特点,在大气对流层中几乎完全不分解,所以能够扩散到大气平流层中,当其受到来自太阳紫外线辐射时,就会发生碳—氯链断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氯原子,如:CFCl3+hv→CFCl2+Cl接着Cl会引发一系列破坏臭氧的链式反应:Cl+O3+hv→ClO+O2ClO+O+hv→Cl+O2净反应为:O+O3+hv→2O213.简述酸雨的定义及酸雨标准制定的依据。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的酸度pH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H低于5.6时,降水即称为酸雨。14.水体中有机物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答:BOD(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单位:mg/L。COD(化学需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