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居住区规划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社会服务三种方式。就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环境研究而言,根据居住空间的不同特征,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1.1普通住宅养老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养老模式。老人继续居住于自己的住宅中安度晚年,此类住宅就是普通住区的普通住宅,目前它们构成养老居住环境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老人熟悉的居住环境,由子女、亲朋、邻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情感网络和提供生活协助的家庭照顾系统。1.2敬老院养老模式该模式包括敬老院\养老院\老年福利院等专为接待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其中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有一套完整的供养标准和措施。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中希望获得完全生活照顾的老人。其基本特征是集中的老年生活群体和专业化老年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对老人的基本生活起居提供完全服务,并对其健康状况负完全责任(图1)。1.3老年公寓养老模式老年公寓是按老年人的特点设计,并配有专业化的基本生活服务系统和护理系统的老年居住建筑。老年公寓养老不同于传统的普通住宅养老,又不同于一般的敬老院养老。普通住宅养老的老年人分散居住在原有房屋中,缺乏无障碍设施,不便受到社会化服务的帮助,一般的敬老院使老年人集体居住、统一管理、高度集居化,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通常不愿接受。老年公寓养老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年人独立生活单元的集居化。在我国现阶段内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社会社会服务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另外各代经济状况的变化、家庭结构的缩小及“4-2-1”的家庭数量的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弱化了。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养老、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家庭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目前,“家庭“仍然是老年人难以割舍的爱巢。“居家养老”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1、住宅单体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进一步小型化、简单化,老少代沟加深,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老少间的观念、生活习惯不同,因此许多老年人既希望能够家庭养老,得到孩子们的关爱,能够经常见到子女,多些相互交流的机会,又希望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中,为适应新一代家庭养老机制的需要,应大力推广“邻”居型和“合住型”的住宅房型,使两代人就近居住,即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邻居型”住宅—分而不离,是指在居住区内按一定比例建造一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或是在一幢住宅的套型组织上穿插设置适合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型,同时通过住房供应体系、养老机制和国家政策的配套来鼓励和满足两代人分户近居的养老敬老要求。这样既可以代人分居,又可以住得很近,实现近距离的网络式家庭关系。“合住型”住宅—可分可合,是指在一套住房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式,例如复式住宅、跃层住宅。这种形式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彼此照顾和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卧室、卫生间等生活居住空间,相互干扰小,各自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们曾在1997年的邯郸市春场院老干楼的设计中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一套住宅内可两代同住,生活相对独立,又有各自的卫生间、居室和客厅。户型做到“动静”分区明确,入户玄关处宽敞,满足室内外活动的换鞋、更衣的需求,并且起到室内外温度转换的作用;客厅的设置做到“内外有别”,设置单独的会客厅和起居厅,可以浅谈老年人居住区规划单独会见客人或是会客时不影响家人的起居生活。老少共居住宅及老年型公寓式住宅或老年公寓的兴建比例,应根据老少户共居率及老年户独居率而定。老年人群使用的各项设臆应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如安全、日照通风、卫生、绿化、活动交通舒适等.在住宅内,老年人的卧室、起居室应该向阳布置。老年人在住宅内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中年和青少年。为此,其卧室、起居室应向阳布置,特别宜朝南或朝东布置。住宅内凡是老年人涉足的地方,均必须考虑和设置保障老年人方便、安全的相关设施和措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能将逐渐减弱。为此,在住宅内必须考虑防滑、防碰撞、防摔跤等既安全又方便使用的相关措施。一般来说老年人住宅不宜建在城市交通主次道路边要有一定的安全卫生距离且出行方便。以1—2层为主(可设坡道楼梯,考虑残疾老人)集中布置。如大城市居住用地较为紧张建筑层数可考虑不高于3-4层{设电梯,坡道楼梯}。住宅朝向应采用当地最佳朝向.住宅间距大于一般住宅标准保证有足够的日照通风、卫生条件。规划布置底层庭院提供老年人自由种植栽培花草的轻微劳动空间、方便休闲散步的绿荫道和公共绿地以及易于通达的文化娱乐等公益设施以利于老年人之间交往.创造新型的邻里关系而获得邻里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孤独感不安全感和失落感。分散布置的老年住宅距公共服务设施以不超过300米。老年人居空间和社区服务设施使老人居住无忧服务便捷。各种商业服务设施齐全如超市、饮食店、洗衣店、医疗保健、文化站修理店、服装店、银行、广场绿地等应尽可能邻近并便于使用,居住者对现实生活感到方便,对未来生活感到安心。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次要街道并与社区家政服务和医保康复机构有紧急呼叫联系保证安全出行。单体设计采用外廊式(封闭可开隔窗观景)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室内布置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建筑材料质感与色彩适宜.居住安全舒适。考虑到老年单身或夫妇家庭.其居住方式宜设置夫妻套房(家庭照料式)、单人房(家庭,辅助照科式)和集中公寓式(辅助或全照料式)平面布置形式.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消除地面高差每套房应有卫生间并配置齐全的生活设施和设备留足服务护理人员或家人的护理空间。每层可布置集中阅览室、活动室餐厅.服务室等除电视,电话,广播外还应设置老年人紧急呼叫系统和应急服务医护网络满足其使用要求和提高生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2配套设施和场地2.1增设和完善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包括:○1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主要为低龄健康老人提供健身、休闲、交往等兴趣爱好及培训。○2托老所主要为日常需要照料、照顾、护理的老人提供服务。○3医疗保健设施包括小型医院、门诊所、医疗站。○4老年人咨询中心包括老年人权益、婚姻、财产、旅游、再就业等相关老年人问题的咨询服务。○5上门服务中心包括生活服务洗衣、洗刷、个人卫生、保健护理、精神慰藉等2.2规划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休闲的配套专用场地和设施如老年游园、门球场、晨炼健身和集体活动场地等公共空间和局部能提供有益于个人交往的小尺度私密空间。布置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健身器械.适量设置休息座椅。集体活动场地布局宜与儿童活动区相邻近以符台老年人疼爱亲近小孩的心理特征唤醒老年人的童心激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应该创造老年人与青年^及少年儿童容易接触和有较浅谈老年人居住区规划强选择性的”互动空间”。活动场地相关设施及道路应严格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特别是残疾老年人的行动。3扩大和完善居住区内的绿地系统○1开辟和扩大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2强化组团绿地的作用及精心设计房前屋后的庭院绿地,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范围将会缩小,其对房前屋后绿地的需求远高于小区中心绿地;○3重视将居住区内的消极空间作为老年人的积极空间;○4绿地中心的设置应便于老年人的到达。4强调方便、安全、快捷的步行系统路网结构宜人车分流,特别应强调老少共居住宅、老年公寓式住宅与老年人涉足的公共场所之间应以方便、安全、快捷的步行系统相连,步行系统两侧应设置供老年人休息、交往的座椅,步行道路的宽度与纵坡应适于老年人、残疾人及轮椅的通行要求。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家庭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社会养老”困难、“家庭养老”弱化的前提下,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模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最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模式。因此,作为居家养老的主要基地的居住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及老年群体依赖于居住区内欢度晚年的基本需求,是迫在眉睫的任务9也是城市建筑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