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模式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报告人:高金峰CONTENTS1研究背景2项目分析3总结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与目的老龄化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适老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社区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积累较少,让老年人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对养老居住研究有着现实而又紧迫的意义。以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居家老人,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环境特点。现有老年人住区的选址定位与场所发展模式老年人住区老年人住区是指以社区居住养老为载体,综合配置包括老人住宅、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住区医疗服务站等相关养老管理服务配套设施。居住对象包括独代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和多代合居老人家庭。城郊分离式位置:农村或者风景区配套:独立的养老服务医疗设施体系居住对象:单一老年群体特点: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使得老年人脱离既往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人原有交际生活影响较大。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位置:城市开发区配套: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设施,城市新区的医疗服务机构居住对象:独代或多代合居老人家庭特点:同样是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老年人的交往范围较单一(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在我国的实践较少)。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位置:在已有住区内嵌入老年人住区配套:使用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特点:使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共享同一生活圈,在交往层面可以保证老年人和亲友的联系交流,保证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既往居住环境中第3种模式能够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周围邻里关系和场所条件出发,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群体交往生活需求。调研案例概述调研案例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位于大连旅顺口开发区,周围濒临世界和平公园、大连交通大学以及一些尚未投入使用的商业设施,住区选址属于城市新区综合开发模式。通过调查掌握已有住区入住率、入居者年龄构成、家庭成员构成、老年人生活实态、建筑室内外空间利用情况和住区内已有养老配套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实际调研情况,该住区由于选址距离问题且交通不便,城市配套资源的获取相对困难,老年人就医和外出社交都受到影响。项目分析老年人住区的居住空间形态与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分析居住模式与空间构成单元组合根据调研了解目前主要以独代老人家庭为主。该住区主要住宅类型为外廊式,单元组合模式为“一”字型。该模式增大了老年人见面的几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交流的可能,同时便于住户之间相互的照顾。走廊端部设有公共空间促使老人交往行为、娱乐行为、以及休憩行为的产生,成为引发老人停留的缓冲空间。公共通道的宽度大于1800mm,方便轮椅和行人并行,通道两侧安装了扶手,利于老年人停留和休息,因此户门外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利于停留、休息与交流等活动的开展。如果此处空间适当放大且保持适宜尺度,会使走廊空间形态丰富,空间的收放而产生一定的韵律感,易于使老年人停留。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独居老人居住模式该模式居住面积较小,因为接待的客人有限,同时避免由于房间过大的家务负荷,另外空间紧凑从而避免空旷产生的孤独感。因此此类住宅以小型化为主,功能较多样化。将卧室和起居空间分离开来,起居空间分担了老年人日常行为的诸多功能,使老年人不同行为的发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还能满足较多朋友的聚会或子女探望的需求。由于客厅空间较长,卧室门处于客厅端部,端部自然成为老年人活动区域的过渡空间,延展了客厅与卧室的接触面,当朋友聚会或子女探望时,老人随时都能在卧室得到休息,避免干扰。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空巢老人家庭居住模式面积为76m2,同时有一个备用居室,可供亲属短暂居住,同时有照护需要时可作为保姆间,另外有的夫妻老人因为作息或生活习惯的原因,两人分室而居,备用居室也能充分利用。因此,案例C2老人在居住空间的使用上回旋的余地较大。老人卧室正对客厅过渡空间不明显,当朋友聚会或子女探望时,公共空间易对个人空间产生干扰。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多代合居老人家庭居住模式该案例只有卧室分离出来,为合居居住模式中分离程度最低的一种。空间布局模式为直接型,老人的卧室直接面对公共空间,而客厅因为人流较为密集、使用频繁且容易产生声音、气味,易对老人产生过多的干扰。通过图可以看到在老年人个人活动区域与公共活动区域之间存在空白区作为过渡,过渡空间被延伸至卧室,使得卧室的个人领域的界定空间范围缩小。如在老年人卧室和客厅之间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可以保证老年人卧室的领域感。空间形态与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老年人住宅的不同功能单元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的生活行为。通过问卷以及访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活动有以下6类:娱乐、接待、睡眠、用餐、劳动和卫浴,除娱乐(简称E)外,其它行为发生的空间属性较明确,这里主要讨论E行为发生的空间选择性。娱乐涵盖的范围为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观看家人活动或自我思索等,在卧室、客厅、阳台都有发生。C1案例中居住的老人选择客厅的数量和相对时间较长,由于不存在私密性问题,老年人更愿意在卧室之外的空间活动。C2案例中居住的老年人选择客厅与卧室的数量和相对时间相差不大,但由于夫妻二人的交流活动多在客厅发生,因而在客厅发生的频率稍高一些。C3案例中居住的老人选择卧室的数量和相对时间较长,娱乐趋向于私密感强的卧室,主要原因是客厅的公共性使得老人对于卧室的领域感较强,因而卧室需要更多的扩展功能。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是以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选址定位与场所发展为基础,其宜居空间构成要素包括小规模复合功能型居养体系、动态型交往系统、步行路线、标识设计以及休憩空间设计5个部分。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1)小规模复合功能型居养体系构筑与周边社会的互动环境,在基本居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已有养老机构设施,合理调配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住区内不同类型老年人居住养护需要。住区向老年人提供增进健康、提高修养、具有娱乐性的各种服务,以及相应的提供短期、长期居住、生活照料的复合功能;同时内嵌的老年人生活支援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相关的服务信息和健康指导。2)动态型交往系统主要包括地域内的交流、不同社交集团的交流、多年龄段人群的交流等。扩大老年人交流范围,进行定期和定向的交流,积极组建和参与所在地区的各项活动,让老年人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相融合,把握社会的变化;同时,根据老年人自身的不同兴趣和身体健康程度进行分类,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型社交集团,与社会上相应的社团形成网络,定期参加各种活动。强化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交流,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使得老年人成为可发挥和贡献的社会资源。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3)住区内的步行路线健康老人的疲劳极限距离以10min、450m为控制范围,同时避免长而笔直的行走路径,老年人住区内的道路设计要点见表1。4)住区内的标识设计标识的颜色要选利于老年人辨别的色彩如黄色、红色,有利于住区内入居老人的定位、定向及交往;标识高度建议控制在700~1600mm范围内,考虑使用轮椅的老人的视点高度。5)老年人休憩空间设计老年人住区内的步行系统每隔50m应该设置休憩空间,在设计时从休憩空间内座椅的摆放形式来促进老人之间的交往(表2)。总结①在设计多代合居的住宅时,老人卧室和客厅之间最好采用过渡式布局,在两者之间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保证老人卧室的领域感和私密性;②卧室承担了睡眠以外的诸多功能,这点在空巢老人家庭、多代合居家庭的老人卧室表现较突出。因而卧室的附加空间要充裕,娱乐社交区和读写区必不可少,尤其是多代合居家庭的老人卧室;③门户临界空间通过植物、简单桌椅的摆放来营造场所感,促使老年人交往行为的产生。以城市和农村原居环境为着眼点,老年人住区整体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老年人和社会的联系,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模式的构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有效、合理调配社会已有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住区内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居住养护需求,实现城市和农村住区范围内的医养结合;②老年人一直生活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归属感强烈,可同时接触到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交往对象多样化,构建动态型交往系统;③老年人的居养生活空间范围扩大,有效利用住区周边已有商业、娱乐、医疗等公共设施,保持老年人和社会的联系性。结语THANKSMakeyoudifferent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