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本毛概2020--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邓小平理论第五章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1.寻求真理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县。1920年10月,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他离法赴苏。邓小平曲折而伟大的一生(三起三落)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1921年与叔叔邓绍圣法国合影法中友好协会安放“伟大的足迹”纪念碑在法国居留登记卡初到法国留影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中国支部合影2.转战前线1927年回国,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12月11日,在广西百色发动起义。1931年来到中央苏区,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出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此后经历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长征途中,他又一次担任了中央秘书长,并出席了遵义会议。3.刘邓大军1938年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48年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49年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筹划解放和建设大西南。4.开国元勋作为开国元勋,先后任副总理、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56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5.文革磨难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邓小平被打成“中国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8年10月,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了党籍。1969年10月,邓小平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参加劳动。1961年在广东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采咖啡豆在江西拖拉机修建厂劳动60年代全家福1974年70岁寿辰全家福75年在毛泽东的客厅74年毛盛赞邓”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6.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8年以后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探索中国第二次伟大革命道路。经典语录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邓小平的家庭第一任妻子:张锡瑗(1930年病逝)第二任妻子:金维映(1933年离婚)第三任妻子:卓琳(1939年结婚)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客观与主观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南北会议和平问题--即东西问题时代的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发展问题--即南北问题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经验国内: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左”的教训国外:主要是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国内国外)原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历史根据。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实践基础理论源于实践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现实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从邓小平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看,他是在西方的法国和“半东方”的俄国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四川广安县邓小平故居从邓小平的个人经历看,“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使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深刻而特殊的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第一落”1933年“第一起”1933年“第二落”1966年“第二起”1973年“第三落”1976年“第三起”1977年一落一起1933年,拥护毛泽东正确路线被打倒,撤销宣传部长职务,党内严重警告。1933年底,因缺乏干部重新启用,担任中央秘书长职务。二落二起1966年,因抵制文革,撤销党内一切职务,下放至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重新启用老干部,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三落三起:1976年,由于系统纠正”文革“错误而被打倒,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保留党籍。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恢复邓小平所有职务。从邓小平在党内的历史地位来看,邓小平一直是一位处理全局问题的领导者,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才能。从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看,邓小平是一位具有高度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的理论家。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党的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一时期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准备了思想前提。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二个阶段:党的十三大与邓小平理论轮廓的逐渐形成。•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一时期提出全面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十三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形成比较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从1987年十三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党的十四大会场大会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会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依靠祖国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其他理论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事件:“大逃港”事件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亡香港。这被研究学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1960年,深圳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到:”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对面亲属寄钱回来)”年,台湾人均GDP为大陆的7.22倍;1994年,25.54倍。这些事件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什么问题了呢?“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并且先后指出了九个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时候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1990年底,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二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补充: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Step1Step2Step3•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1987年10月(三步走)1980年1990年2000年21世纪中叶温饱小康比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