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导学案(教师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3.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朗读MP3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一.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富贵不能淫2二.课前自主探究与学习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3、自学检测。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4.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5.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原则)6.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7.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1)心怀仁德,践行礼义。(2)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3)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合作探究拓展延伸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3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0.课文小结《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11.写作特色: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作业设计:背诵学评基础知识部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导入新课: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小组探讨)1、给画横线生字注音。畎(qiǎn)亩曾(zēng)益拂(bì)士拂(fú)乱胶鬲(gé)傅说(yuè)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阻塞,不顺畅。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3、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4、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5、解释词类活用。劳(形使动,使……劳累)其筋骨饿其体肤,(形使动,使……受饿)空乏其(形使动,使……受穷困缺乏之苦)恒过(名作动,犯错误)所以动(动使动,使……惊动)心忍(动使动,使……坚忍)性行拂乱(形使动,使……混乱)其所为必先苦其心志,(形使动,使……受苦)人入则、出则(动作名,指国内)(动作名,指国外)6、划横线重点词语解释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担子,责任②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③而后作奋起④、征于色征验,表现⑤、而后喻了解,知晓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内7、重点语句翻译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4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奋起;(一个人内心想法)表现在脸上并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了解。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通常会灭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就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三、重点问题探究展示(合作学习):8、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9.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答: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10.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开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因为六人的经历相似,都是先遭遇苦难又都_成才。本文主要论述了(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的问题。11、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12、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逆境中成才。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四、总结提升: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作业设计:1.背诵21课2.学评21课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