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司马迁《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史体例,是中国的史学之父。迁字子长,西汉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约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逝于汉武帝末年(约前90)。先世是周朝太史官。后家境变迁,中断史职。父司马谈为汉武帝时太史令,精通天文学、《周易》和黄老学术,对诸子名家学派也很精通。曾写《论六家要旨》,对春秋战国以来主要学术流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学派进行了总结,是一位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家。司马谈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司马迁自幼耕田放牧,后随父迁到长安,攻读典籍,并跟从名儒孔安国、董仲舒等学习。20岁时开始游历生活。实地考察很多地方:南到江淮一带,过长江而至会稽山,考察大禹墓穴。又到湖南探寻大舜埋葬在九疑山的遗迹。在北方,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又去曲阜搜集孔子事迹,还到江苏丰、沛、彭城,采访秦汉之际英雄人物事迹。通过游历访问,调查各地风俗民情,考察名山大川,搜集了许多实地材料,为后来《史记》创作,积累丰富资料。游历回来,出仕为郎中,成为皇帝的侍从官。后来,汉朝开发西南,司马迁奉命出使四川、云南、贵州一些地区。在这一出使过程中他又了解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父亲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任太史令,开始整理收藏的典籍。此期,司马迁还跟从汉武帝巡行各地,又收集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创作《史记》过程中,巨大不幸突然降临。当时汉朝正与匈奴人打仗,将领李陵被俘。汉武帝知道后十分恼怒,司马迁上书为李陵开罪,受到迁怒,被关进监狱,要处死刑。汉朝制度,判死刑的人有两种方法可免死:一是花钱,一是以宫刑代死刑。司马迁家境不富,无钱可赎。本不想接受宫刑,想一死了之。但想到未完事业,忍辱受刑。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摧残下,他勤奋写作,终于在他50岁那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之后就去世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凡52万6千5百字。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前后达三千年的中国历史。从范围上讲,《史记》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天文地理、历法礼制、财政水利等各种制度。既写了中原的历史,也记载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风貌。作为史书,《史记》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活动,还撰写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其中有学者、刺客、侠士、商人、清官和酷吏。作为史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历史典籍的先例,后来各个朝代,都仿效《史记》创作史书,形成了中国正史“二十四史”。《史记》的文笔历来被人称颂。司马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刻画,通过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刘邦的豁然大度,项羽的慷慨悲壮,荆轲壮士一去不返的壮气,商人在商场纵横捭阖的智慧,绘声绘色,栩栩如生。鸿门宴、钜鹿之战、萧何追韩信等几乎成千古绝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以前已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等,体载方面已有“本纪”、“世家”、“传”、“谱”等。这些都为《史记》的出现奠定基础。在汉代大一统条件下,司马谈父子经过几十年努力,完成千古名著。《史记》现存较好注本,南朝裴骃之《集解》,唐张守节《正义》,司马贞《索隐》三家至北宋时合为一编;近人有张文虎、梁玉绳等人的研究著作可供参考。日本人泷川资言(1865~1946)之《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可以参考。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控制,统率)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同“尔”)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fū铡刀)钺,即三令五申(陈述,说明)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规章,法令)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cù古同“促”,急促)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xùn)。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适于,合于)规矩绳墨(喻标准法度),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休息)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威震)齐晋,显名(显扬名声)诸侯,孙子与(参与其中)有力焉。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bìn同“髌”。古代除去膝盖骨的酷刑)。膑生阿wō、鄄juàn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同“嫉”,妒忌)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qíng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受刑之人)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shí下重的赌注。随逐而射赌千金)。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追赶。角jué逐:争相取胜)射千金。及临质(抵押或抵押品),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受过肉刑;判过刑)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juǎn,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捣虚(pīgāngdǎoxū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形格势禁(格:受阻碍。受到形势的阻挡和限制,事情进行得不顺利。亦作“形禁势格”、“形劫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行动迅疾的士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pí同“疲”,累)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bì同“毙”)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百里而趣利(求胜;取胜)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日夜赶路。一日行两日之程,兼程。“倍道”:兼程而行;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逐之。孙子度(duó)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险要之处),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乃钻火(生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jǐng),曰:“遂成竖子(小子,含鄙视意)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