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重点内容与学习要求]:•信息、信息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的涵义及其内在必然联系;•信息服务的发展与组织;•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一.信息与社会信息类型:按照其产生和作用,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一)社会信息的含义(考)•人类各种活动产生、传递与利用的信息。•*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包括第一载体、第二载体……等。•(二)社会信息的产生和来源(考):•1.人类在…参与…社会活动领域中所产生。•2.人类在…认识和适应…世界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反映。(三)信息的社会功能(作用)•纽带、标志、支柱、思维、依据、指导、沟通、控制*情报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情报——为一定目的、具有一定时效、经过发送由载体传递、能为感官接受的情况的报道。•(其来自知识,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激活了的知识。知识来自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思考:*社会信息与社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二.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一)信息用户的含义•具有一定是社会信息…需求…,同时又对信息进行…传播…的一切社会成员。•(二)用户与信息的关系(考)•信息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者和…传播者…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者和…利用者…者。两者“相互依赖”:……•(三)信息服务的含义与特征•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资源开发、传递交流、加工发布、提供利用、组织保障•社会、知识、关联、时效、指向、伴随、共用、控制(四)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的关系(考);信息用户是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依据);服务服务要围绕信息用户的需求发展(目的)•*信息用户与社会信息的关系(考):P51、信息与用户相互依赖;2、信息活动与用户主题相适应和相匹配3、用户对信息进行评价4、用户以新的方式表达信息5、传递信息6、创造信息•信息存在状态:•(1)接受——理解、吸收:信息活动要实现的…目标…;•(2)记录——于各种载体:信息活动的…主体…;•(3)传递——以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得以使用和存在的…条件…•信息对用户产生作用就是通过其自身的“信息运动……”来实现的,即三种状态的转变。三.信息服务的发展与组织形式•(一)发展趋势(考)•1.功能上:综合性•2.模式上:社会化•3.内容上:专门性•4.业务上:系统性•5.体制上:多元化•6.方式上:多样性(二)组织形式•1.信息客体:实物、交往、文献、数据•2.信息加工:一次、二次、三次•3.信息内容:科技、经济、法律、军事、流通•4.服务形式:传输、报道、发布、出版、提供、检索、开发、代理、预测、咨询、系统开发•5.服务手段:四.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研究的基本内容•(一)信息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类型、心理、影响、需求、获取、吸收、保证、•培训、方法•(二)信息服务研究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市场经营、社会化•*注意理论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基本方法的运用。信息服务实践与用户理论研究进展:•1.20世纪50——70年代:情报用户•2.20世纪80年代:用户系统性研究•3.20世纪90年代:社会、方法、结构、战略、管理、技术应用•4.21世纪:网络、知识、数字、个性、自助……、市场2.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学习重点与要求]:•信息流的社会作用;•信息服务与社会相适应的机制;•信息服务业的构成•信息服务业的社会管理•l…国际科学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与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决定了信息服务业新的机制和模式。一.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社会运行中的信息流1.含义:各种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信息定向传递与流动。2.作用(举例讨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信息流来组织的。比如: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其在社会运行中起到…联系…、…指示…、…导向…和…调控…的作用。•l企业活动中的信息流:企业通过市场活动与……、……、……、……以及……交换各种信息,借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二)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考论述、举例)•信息服务业社会发展基点:•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合理…组织…信息资源;•全方位…提供…信息服务•即“SCU”模式:(源————流————用)•信息流的状况及其与信源、信宿的关系,反映了其自身的业务发展。相互影响关系•1.社会需求•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可靠的信息服务作保障;•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业作用于社会各行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2.技术进步•一方面,技术进步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另一方面,新型信息服务业的开展,极大地推动科技的进步:•3.经济增长•一方面,经济增长创造了改善信息环境和充分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条件,增加对“信息流”的投入;•另一方面,以此优化“物流”,改善行业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的持续增长。•自学(P26—29)二.信息服务业构成分析(P29—35)(一)信息服务产业结构体系按照第一类分:计算机产业(设备制造—硬件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二)信息服务行业结构分析•从体制分:公益性(图书档案馆、信息中心、大众信息传播)•产业制:一切经营性服务实体(广告、咨询、中介)•从业务分:服务机构(图书馆、信息中心、广告公司、电信)•信息载体(书、报、刊、音像、数据、电子)•服务方式(传递、提供、交流、咨询)(三)信息服务职业分布状况(自学P34)•按劳动承担:1、信息(传播、文献、中介、咨询……)•2、信息(处理、分析、技术……)•3、其它服务(市场调研、软件开发……)只做了解•l行业指:就业的工作…部门…、…工种…;•职业指: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专业人员…。三.信息服务业的社会管理体制•(一)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化管理•1.要求•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出发,实现信息服务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2.实质——实行双轨制管理:•公益性信息服务,以产业补充;•产业制信息服务,在服务中求发展。•3.并存的必要性分析•公益性信息服务,第一,其仍然是…我国信息服务的重要…成分。第二,是国家…必要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产业制信息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有的是公益性信息服务所不能提供的,具有不可…取代…性。要点:•l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合理组织信息流,就必须以…产业化…信息服务为主,辅以国家部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l公益性信息服务,其效益并不直接体现在服务机构的…盈利…上,而是体现在信息用户…利用服务…之后所产生的效益上。(二)信息服务业的双轨制管理(P50)(案例分析或者论述)•1.含义•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性和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2.实质•对二元化的信息服务组织及其业务实行一元化的管理。由国家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公益性机构、产业制实体、信息服务业务、市场)。3.结构(P51)•信息用户通过“…市场…”利用有偿服务:商品交易•信息用户通过直接…交往…获取公益性信息服务。l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P511、协调统一;2、市场管理•1.机构类型•国有单位信息机构;各类型信息服务经营实体•2.服务性质•(1)提供:…无偿信息…服务为主,辅以…有偿服务…;•(2)效益:社会效益,…间接…经济效益。•(3)以此为中心拓展社会化服务业务。•(1)以专门信息需求为对象•(2)通过服务获取…直接…经济效益;•(3)以此为基础拓展社会业务。l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P51•3调控手段•4社会管理•多级多层:国家—地方—基层•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法规3.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与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用户直接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内容、要求;•用户特征量的统计与分析方法;一.信息用户研究数据资料搜集方法——直接调查法•(一)特点与调查内容•1.基点——必须有…用户…本身直接参与调研活动•2.特点:调查面…广…,资料…详细、可靠、具体;但操作较困难,答复率…低…•3.调查内容:•l从用户角度研究各种信息服务方式,各类信息的使用价值、需求及表达方式;•l研究用户吸收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和效果;•l用户的职业特点及心理特征,用户所需信息资料的保证,用户的管理与培训•4.类型:调查表法、询问法、实地考察法、信息反馈法(二)类型•1.调查表法。•注意三个环节: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充分性、可靠性、代表性、适应性•调查表的设计——全面系统、简单明确•调查结果的分析——统计学的方法•2.询问法。特点——•3.实地考察法。特点——•4.信息反馈法。特点——•l间接调查法的特征与类型(自学P57)间接调查法•所谓间接调查,就是调查与用户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各种文献、用户等级卡、服务工作记录、咨询记录、业务日记、用户工作日程表。•特点:具有调查可靠和使用灵活的特点。•类型:•1、伯恩交往调查法•2、用户资料与信息服务业务资料分析(用户特征资料调查分析、用户其他资料调查分析、信息业务资料调查分析法)二.信息用户研究中的统计测量•(一)统计测量的要求与方法•1.基本概念•(1)测量——利用某种量化方法测定研究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操作过程。•(2)测量量(特征量值)——通过测量获得的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量。•2.基本要点:•首先,应确定被测量的客体(被调查的对象);•其次,确定测量量(被调查的方面);•最后,应确定测量规则(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3.基本要求•(1)准确度——统计测量结果与测量对象特征之间的一致程度。•(2)可信度——在重复测量某一特征变量时,前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一)统计测量的要求与方法•4.基本形式•(1)定性—定量法——从用户调查入手,在取得定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某种定量的转化,即量化定性资料。•(2)资料统计法——根据测量项目特征,利用统计方法获取用户特征资料。•5.表示法P60•(1)事实性变量—可以直接观察或借助其它工具能够比较容易测量到的客观特征量。如:用户的…学历、年龄、职业以及用户职业工作特征…等。•(2)表现性变量—被考察对象行为表现方面的特征量。如:用户的…信息利用效果、工作效率、文化生活状况…等。•(3)取向性变量—用户的行为倾向、态度等方面的特征量。如:用户的…情绪、信息反映以及对信息服务态度…等。•6.基本内容与方法(考)•(1)类型测量—将测量对象分门别类并获取其特征资料。•(2)次序测量—在类型测量的基础上,将同类元素按特征量的次序加以排列。•(3)区间测量——在排序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构造形成的具有一定差额的区间段,并分段进行测量。(二)计测量量的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处理方法)•1.列表(三种表)(P65)•(1)普通表•(2)分组表•(3)组合表•l请分别说出表3—1、表3—10、表3—16各属于什么类型的表?2.作图(P66)•1.直方图——横轴上以精确下限为标点,以组距为间隔,与纵轴上以各组频数的适当长度比例构成的直方条。•(图3—1)•2.多边图——把直方图每个直方条上端的中点(组中点)顺序连接起来。(图3—2)•3.累计分布图——首先找出横轴上以精确上限为标点与纵轴上相应的累积百分数交叉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些点都连接起来。(图3—3)3.分析考点:对表格数据分析•(1)一般分析(特征分析):例如表3—2(P73)说明……•(2)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例如表3—10(P93)说明…•(3)相关分析(关联分析):例如表3—12(P15)说明…•(4)回归分析(变量分析):例如表3—16(P103)说明…•l要求掌握实际案例分析应用。三.信息用户研究中的抽样方法(P76)•抽样调查——从研究整体中根据一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抽取方式,抽出其中一部分个体(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样本研究中进而推出总体特征。抽样类型与方式•(一)单级抽样——对总体所进行的一次性个别抽样,不需要分组或分层。•1.简单回置抽样——每抽一个样本后均将被抽元素放回总体。•2.简单不回置抽样——每抽一个样本,总体元素就会相应减少一个。3.等距随机抽样—将总体中个体按某标准排序编号,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