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作文名校模拟“教育惩戒”原题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但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作为学生,你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惩守其度,戒达其效书案一张,戒尺一柄,曾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典型象征;“教不严,师之惰”,也是古今师者恪守的训诫之道。然而,近日发布的教育惩戒规则意见征求稿不禁引人深思: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作为学生,虽是教育惩戒的管控对象,我却深知适当惩戒带给我的益处。每当回想从前的老师,他们对我的鼓励与赏识往往印象泛泛,独有的几次批评与训诫却总让我记忆犹新。或是作业完成不当时的一声斥责,或是课堂行为不范时的一次罚站,惩戒虽小,但总让我分外羞愧,深刻意识到了教训,并收获了心性的成长。诚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培养自信必不可少,但教育中的惩戒对学生纠正自身错误,树立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奖惩分明,教育才能塑人于心,立人于行。反观当今,教师手中“惩戒”这把尺变得有些迟疑和犹豫。受惩戒学生时常反应过激,维权心切的家长更是举报不断,诸多反面声音造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不想管”。“惩戒”这堵教育的约束之墙一旦拆除,免去的是一时的冲突,放纵的又何不是学生未来迈向歧途和深渊的脚步?由此可见,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通过确立法规,让教师有底气“管好人”,学生才能“走对路”。或有人言:教师惩戒赋权,易助长肆意体罚、“棍棒教育”之害。对此,必须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教育之“惩”,须守其度。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得超出学生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范围,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这需要法规制定者的周密考虑,更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特点的充分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更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年少时懵懂和青涩,照顾我犯错时的迷茫与不安,对我进行适当的警示、惩罚,使我更易接受和反省。教育之“戒”,须达其效。正如鲁迅散文中,他的启蒙教师寿镜吾先生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惩戒的目的从来不是处罚本身,而是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一柄戒尺不应只落于掌中,更应悬于学生心中,成为其奉行不悖的人生准则。教师应善用惩戒,结合引导规劝,方能达到学生引以为戒之效;倘若毫无目的,滥用惩戒,则更加剧学生逆反,得不偿失。教育惩戒权,意义固重,制定须慎。《荀子》云:“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昔者,以师道而成一国法度,流传青史;今日,以法度而护一代师道,未尝不是一次有益开创。评论本文情境意识突出。作者紧扣自己“学生”的身份,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写出了自己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真实感受,能够引起同为“学生”的共鸣;同时,本文层层递进,思维清晰。文章开篇提出论题“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而后紧扣学生身份,以自我感受谈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益处,突出教育惩戒对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谈教师教育惩戒迟疑和犹豫的现象,重点强调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进而回答了论题。然后从“教育之“惩”,须守其度”和“教育之“戒”,须达其效”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在实施时需要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不但深入材料的具体内涵,且能概括提炼,层层递进,思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