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六要素(2008、2007)[统编七上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以莫怀戚《散步》为例分析:2.线索(2018·7,以长笛为线索)3.记叙顺序时间初春(事件的)起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地点南方的田野上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结果“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一起走小路。物线以一件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贯穿全文。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事线以一个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人线以人物为线索。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所见所闻等。如《孔乙己》中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和遭遇。地线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时线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感情线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注:1.线索的作用:①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④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2.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人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人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明暗线交织作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顺叙特点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使人印象深刻。倒叙特点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④强调主要内容。插叙(2015·7)特点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作用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⑤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注:有的文章是多种叙述方式同时使用的,如《驿路梨花》,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从夜里到第二天早上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因打猎迷路而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又是插叙;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文章采用的是倒叙。4.记叙人称5.写作手法(1)修辞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①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③显得亲切自然、真切生动,便于心理描写,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主题。④衬托主要人物。例:《故乡》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直接抒情。③若用于物,则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作用: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注:有的文章是多种记叙人称同时使用的,如《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将土地拟人化,以第三人称“她”相称,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逐渐激动,作者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第二人称“你”相称,“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描绘类比喻[统编七上P5](2018·8,2011·11,2008·9)辨识明喻: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暗喻: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破折号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举例《春》:“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春天的喜爱之情。拟人(2009·9)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生动形象。②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引起情感共鸣。举例《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夸张[统编八上P40]定义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作用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引起联想,创造意境。举例《皇帝的新装》开头运用夸张的手法,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表现了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结构类排比[统编七下P40]辨识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作用①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②说理透辟,条分缕析。③长于抒情,更显气魄。举例《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反复(2019·9,2013·9)辨识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分明,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举例《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注:这句话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对偶辨识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似,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对短语或句子。作用①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②互相映衬,互为补充。③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和传诵。表达反问辨识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①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加鲜明。②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类举例《白杨礼赞》:“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运用反问,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和北方农民强烈的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感染力。设问辨识把所说的内容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自问自答。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②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老王》:“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运用设问,表现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2)表达方式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中招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尤其以插叙、倒叙为考查重点)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详见附表)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作用: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议论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2014·9),深化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使文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主要用在说明文中。附表:①描写——按描写对象分外貌描写(2014·8,2008·8)特点对人物的容貌、体态、身材、服饰等进行描写。作用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身份、社会地位等。举例《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凸显了孔乙己的懒惰、穷困以及时常遭受欺辱的境况。神态描写(2017·9A,2008·8)特点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作用更加凸显人物个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举例《孔乙己》:“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揭示人物描写了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时的痛苦不安。心理描写(2009·8)特点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作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细腻、真实地刻画了“我”处在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内心强烈的恐惧与焦躁不安。动作描写(2014·8,2008·8)特点对人物个性化的举止动作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推动情节的发展。举例《孔乙己》:“(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也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语言描写特点对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描写。作用言为心声,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写出了孔乙己的迂腐,也表现了他自尊心受伤害时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窘态。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2012·12)特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④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⑤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⑥突出、深化主题。举例《社戏》:“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描写了月夜行船时的自然环境,突出了船速之快和“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特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作用①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③渲染环境氛围,衬托人物心情。④交代人物身份,侧面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举例《变色龙》中“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真实地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②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018·8)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作用①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②表现文章主题。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018·8)特点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举例《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的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我”眼中变得模糊了。细节描写[统编七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特点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进行细微而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为细节描写。作用①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②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