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电离水解图像分析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建议)2课时知识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分析及相关计算、盐类水解分析及相关计算复习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3、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5、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复习重点1、图像解读2、K值计算3、离子浓度比较4、水溶液中的粒子守恒关系复习难点1、图像解读2、离子浓度比较3、水溶液中的粒子守恒关系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室温下,在0.2mol/LAl2(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a—b段,溶液pH增大,A13+浓度不变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2、(2014年高考海南卷第11题)室温下,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Ⅱ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mLC.V(NaOH)=2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D.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3、(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12题)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Cl2(g)Cl2(aq)K1=10-1.2Cl2(aq)+H2OHClO+H++Cl-K2=10-3.4HClOH++ClO-Ka=?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l2(g)+H2O2H++ClO-+Cl-K=10-10.9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4、(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12题)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5、(2015年高考山东卷13题)室温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参考答案】1.C【解析】由题意分析可得,此图像为滴加(滴定)图像。设原Al2(SO4)2溶液的体积为VL,溶液中溶质成分及比例与不同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下表所示:NaOH量0.001.2V1.6V溶质组成及比例Al2(SO4)2Al(OH)3=0.4VNa2SO4=0.6VNaAlO2=0.4VNa2SO4=0.6VpH7=77A选项:在实验室配置配置Al2(SO4)2时,会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所以在未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硫酸电离,错误;B选项:a—b段,加入NaOH溶液,消耗溶液中H+,溶液中c(H+)浓度变小,水解程度变大,浓度变小,错误;C选项:b—c段,加入NaOH溶液,氢离子消耗后,OH—继续与Al3+反应,正确;D选项:c点时,溶液中Al3+反应完全,此时NaOH溶液在作用为调节溶液pH,至d点前的转点时Al(OH)3开始溶解,至d点时溶解完全,错误。2.C【解析】由题意分析可得,此图像为滴加(滴定)图像。溶液中溶质成分及比例与不同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下表所示:V(NaOH)0.0010.0020.00溶质组成及比例HClHCl=NaClNaClpH77=7溶质组成及比例CH3COOHCH3COOH=CH3COONaCH3COONapH777A选项:V(NaOH)=0时,对应的溶质成分分别为HCl和,其中HCl为强酸,完全电离,溶液pH=1;CH3COOH为弱酸,不完全电离,溶液pH1,所以曲线Ⅱ表示的是滴定盐酸,正确;B选项:滴定醋酸,当溶液pH=7时,10.00V(NaOH)20.00,正确;C选项:pH=7时,滴定盐酸溶液时为滴定终点,此时溶液中c(Na+)=c(Cl—);滴定醋酸溶液时溶液中c(Na+)=c(CH3COO—)。而在pH=7时,滴定盐酸溶液的V(NaOH)更大,c(Na+)较大,所以c(Cl—)c(CH3COO—),错误;D选项:滴定醋酸V(NaOH)=10.00时,溶液中溶质成分为CH3COOH和CH3COONa且等物质的量。其中Na+和CH3COO—为溶质粒子,离子浓度较大;H+和OH—为可逆过程离子,离子浓度较小。此时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此时以CH3COOH电离讨论,电离后c(CH3COO—)变大,大于c(Na+),所以c(Na+)>c(CH3COO—)>c(H+)>c(OH—),正确。3.C【解析】从图像分析,此图像为不同pH条件下的粒子分布图像。当pH为7.5时,c(HClO)=c(ClO—),Ka=10—7.5。A选项:方程Cl2(g)+H2O2H++ClO-+Cl-由已知条件中的三个方程加和得到,根据K计算规则,K=K1×K2×Ka=10-12.1,错误;B选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Cl—)+c(ClO—)+c(OH—),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ClO与HCl相等,则有c(Cl—)=c(HClO)+c(ClO—),化简后可得c(HClO)+2c(ClO-)=c(H+)-c(OH-),错误;C选项:根据题目条件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可知,HClO浓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从图像分析可知,pH=7.5时,溶液中c(HClO)比pH=6.5时小,杀菌效果差,正确;D选项:根据题目条件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可知,HClO浓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HClO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夏季温度一般比冬季温度高,所以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氯气—氯水体系在夏季时c(HClO)较小,杀菌效果较差,错误。4.D【解析】此图像为K图像,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曲线上任意点均表示c(H+)×c(OH-)=Kw,且根据Kw(T2)Kw(T1),可知温度。在直线XZ上的任意点均表示溶液中c(H+)=c(OH-),即中性点。A选项:两条曲线间的任意点,在温度为T1和T2时并不满足c(H+)×c(OH-)=Kw,但是当温度在T1和T2之间时,可以满足c(H+)×c(OH-)=Kw,正确;B选项:从图像分析M范围内的点恒有c(H+)c(OH-),正确;C选项:由分析可知,T1T2,正确;D选项:在直线XZ上的任意点均表示溶液中c(H+)=c(OH-),X点pH=7,而Z点pH=6,错误。5.D【解析】由题意分析可得,此图像为滴加(滴定)图像。溶液中溶质成分及比例与不同HA溶液体积关系如下表所示:V(HA)/mL0.0051020溶质组成及比例NaOHNaOH=NaANaANaA=HA对应点abpH777(8.7)7(4.7)其中V(HA)=10为恰好反应点,此时溶液pH=8.7,所以HA比为弱酸。A选项:a点时,溶液成分为NaA,其中Na+和A—为溶质离子,离子浓度最大,且由于A—水解,所以有c(Na+)c(A—);HA、H+和OH—为可逆过程产生的粒子,且由于A—水解强于水的电离,所以c(HA)和c(OH—)均大于c(H+),故c(Na+)c(A—)c(HA)c(H+),错误;B选项:a点溶质成分为NaA,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质成分为NaA=HA且溶液显酸性,因此b点溶液中以HA电离为主,抑制水的电离,错误;C选项:pH=7时c(H+)=c(OH—),且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A—),联立后得c(Na+)=c(A—),错误;D选项:b点溶液中溶质组成为NaA和HA且等物质的量,溶液pH7,所以以HA电离为主,此时c(A—)变大而c(HA)变小,所以c(A—)c(HA),正确。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与物质性质有关的图像①同浓度、同体积图像在此类图像中,核心关注点在于初始的浓度和体积相同,所以从反应开始到结束后所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但是因为不同的物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所以在反应开始时,粒子的浓度是不同的,所以此时会造成反应速率不同。例如,向初始体积、浓度均相同的HA和HB(Ka(HA)Ka(H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产生氢气的体积V(H2)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图像中,HA和HB的初始浓度与体积都相同,所以在反应结束之后,两者产生的氢气的总量是相同的。而因为Ka(HA)Ka(HB),所以在反应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溶液中的c(H+)是HAHB,所以反应速率是HAHB。②同初始pH、同体积图像在此类图像中,核心关注点在于初始的pH和体积相同,当两种物质的电离程度不同时,电离程度较弱的会有较大反应物的含量,所以在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会较多。而在反应开始阶段溶液中的粒子浓度是相同的,所以初始反应速率是基本上相等的,但是在反应开始后,电离程度较小的物质会继续产生粒子,其粒子的浓度相对较高,造成反应速率较大。例如,向初始pH、浓度均相同的HA和HB(Ka(HA)Ka(H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产生氢气的体积V(H2)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在图像中,HA和HB的初始pH与体积都相同,所以物质的浓度上c(HB)c(HA),所以反应结束之后,产生的氢气的总量H2(HB)H2(HA)。而因为Ka(HA)Ka(HB),所以在反应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溶液中的HAcHBc++HH,所以反应速率ν(HB)ν(HA)。2、K值图像在此类图像中,核心关注点在于图像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K计算式的点,即平衡点。而曲线外的点有两种情况:①Qc与K不等,体系处于非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反应重新归于曲线上;②与已知曲线不同状态(T、P)的平衡状态。在图像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图像点对溶液状态的描述。点与点之间的转换要符合溶液的性质。例如,在不同条件下,溶液中c(H+)和c(OH—)存在如图1所示的关系:图1图2在图像中,两条曲线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Kw与溶液中c(H+)和c(OH—)关系,在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始终恒有Kw=c(H+)×c(OH—)。A点和D点同处于T1曲线,而A点和D点不同之处在于A点是对应的溶液为中性,而D点对应的溶液为酸性。B点处于T2曲线,温度与T1不同,且T2T1,所以若要让A点和B点之间转换,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实现。而D点和B点的转换是无法通过温度改变来实现的。注意,在此类图像中,通常会将上述图像的坐标转换为pH和pOH,此时图像中的曲线则变为直线,其图像则变为图2,分析方法完全相同。3、溶液稀释图像①同浓度图像在此类图像中,核心关注点在于对溶液进行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在未对溶液进行稀释时,酸性(碱性)较强的物质溶液中H+(OH—)浓度相对较大,酸性(碱性)较弱的物质溶液中H+(OH—)浓度相对较小;在稀释过程中,酸性(碱性)较强的物质在稀释时会电离出相对较少的H+(OH—),酸性(碱性)较弱的物质在稀释时会电离出相对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