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化学反应速率教师版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25化学反应速率1.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3(g)O2(g)+2SO2(g),在一定条件下n(SO3)和n(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B.点b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大C.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大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SO2)一样大【答案】D【解析】A.由图像可以知道,点c处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是未必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点bSO3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点小,所以点b的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小,故B错误;C.点c为达到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物的浓度比平衡时要小,所以逆反应速率比平衡状态小,而点e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小,故C错误;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都处于同一平衡状态下,所以SO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2.下列试管中,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试管盐酸浓度温度铁的状态A0.5mol/L20℃块状B0.5mol/L20℃粉末状C2mol/L35℃粉末状D1mol/L35℃块状【答案】A【解析】盐酸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中反应速率最快,A中反应速率最慢,答案选A。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及其原因是()。A.0~1min盐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大B.1~2min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大C.2~3min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大D.3~4min产生的Zn2+是催化剂,反应速率大【答案】C【解析】从表中数据看出:0~1min收集的氢气小于后一分钟,虽然盐酸浓度较大,但是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不是最大;2min~3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虽然反应中c(H+)下降,但主要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3~4min反应速率比前一分钟小,不能由此判断Zn2+是催化剂:4min~5min收集的氢气最少,虽然反应放热,但主要原因是c(H+)下降,反应物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故选C。4.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C.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D.反应到6min时,H2O2分解了50%【答案】C【解析】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2H2O+O2,可知△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故B正确;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min时c(H2O2)=0.4mol/L-0.2mol/L=0.2mol/L,故C错误;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50%,故D正确。5.二氧化钛在一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可有效降解甲醛、苯等有机物,效果持久,且自身对人体无害。某课题组研究了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20min之间,pH=7时R的降解速率为0.07mol·L-1·min-1B.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C.二氧化钛对pH=2的R溶液催化效率好D.在0~50min之间,R的降解百分率pH=2大于pH=7【答案】C【解析】A.在0~20min之间,pH=7时R的降解速率=(1.8-0.4)×10-4mol/L/20min=7×10-6mol·L-1·min-1,A错误;B.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应选用R的起始浓度相同,B错误;C.通过图像可知,pH=2时,二氧化钛对R溶液催化时间迅速缩短,效率好,C正确;D.在0~50min之间,R的降解初始量pH=7大于pH=2,平衡时浓度接近0,则降解百分率pH=7大于pH=2,D错误。6.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min)和2.0μmolB.2.5μmol/(L·min)和2.5μmolC.3.0μmol/(L·min)和3.0μmolD.5.0μmol/(L·min)和3.0μmol【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4〜8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l0μmol/L,所以4~8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μmol/(L·min);由图可知,0~4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μ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μ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μmol/L-5μmol/L-2.5μmol/L=2.5μmol/L。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g)+2B(g)3C(g)。如图是A的反应速率v(A)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A的浓度:a点小于b点B.A的平均反应速率:ab段大于bc段C.曲线上的c、d两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D.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对反应起催化作用【答案】D【解析】A.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所以a点浓度大于b点,故A错误;B.ac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平均反应速率ab段小于bc段,故B错误;C.从图象上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d两点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某种生成物对反应起到的催化作用,故D正确。8.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ΔH=-QkJ·mol-1(Q0),12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s-1B.12s后,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C.化学计量数之比b∶c=1∶2D.12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QkJ【答案】C【解析】分析图像可知12s内A的浓度变化为(0.8-0.2)mol·L-1=0.6mol·L-1,反应速率v(A)===0.05mol·L-1·s-1,A项错误;分析图像,12s内B的浓度变化为(0.5-0.3)mol·L-1=0.2mol·L-1,v(B)==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b=0.05∶,b=1,3∶c=0.05∶,c=2,A、B的化学计量数不同,12s后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不等于B的生成速率,B项错误,C项正确;消耗3molA放热QkJ,12s内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2L=1.2mol,消耗1.2molA放出的热量为0.4QkJ,D项错误。9.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amol/L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合理的是A.由①、②可知,pH越大,+2价铁越易被氧化B.由②、③推测,若pH>7,+2价铁更难被氧化C.由①、③推测,FeCl2被O2氧化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60℃、pH=2.5时,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大于0.15amol/(L·h)【答案】D【解析】A、由②、③可知,pH越小,+2价铁氧化速率越快,故A错误;B、若pH>7,FeCl2变成Fe(OH)2,Fe(OH)2非常容易被氧化成Fe(OH)3,故B错误;C、由①、③推测,升高温度,相同时间内+2价铁的氧化率增大,升高温度+2价铁的氧化速率加快,由图中数据不能判断反应的热效应,故C错误;D、50℃、pH=2.5时,4h内Fe2+的氧化率是60%,即消耗0.6amol/L,4h内平均消耗速率等于0.15amol/(L·h),温度升高到60℃、pH=2.5时,+2价铁的氧化率速率加快,4h内Fe2+的平均消耗速率大于0.15amol/(L·h)。正确答案选D。10.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xC(g)+D(s)△H0,在t1时达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B.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C.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D.t1~t2、t2~t3平衡常数均为0.25【答案】B【解析】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不能影响C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图可知,t2时刻C的浓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此改变的条件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t3时刻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t3时刻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温度等,故C错误;D.根据图可知,在t2时刻,平衡不移动,但C的浓度变大,说明在在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缩小容器的体积,且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可知x=2,反应方程式为:A(g)+B(g)2C(g)+D(s),t1~t3间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由图可知平衡时C的浓度为0.5mol/L,则:A(g)+B(g)2C(g)+D(s)起始浓度(mol/L)0.50.50转化浓度(mol/L)0.250.250.5平衡浓度(mol/L)0.250.250.5所以平衡常数K==4,故D错误。11.某兴趣小组将下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以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实验组别混合溶液ABCDEF4mol•L﹣1H2SO4/mL30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H2O/mLV7V8V9V10100A.V1=30,V6=10,V7=20B.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思想,变量为铜离子浓度C.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灰黑色,实验F的金属呈现红色D.该小组的实验结论是硫酸铜的量与生成氢气速率成正比【答案】D【解析】A.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则需要硫酸的体积、物质的量应相同,由A、F可知结合溶液的总体积为30mL+20mL=50mL,则V1=30,V6=50-30-10=10,V7=20,故A不符合题意;B.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思想,硫酸的体积、物质的量应相同,变量为铜离子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C.A中没有加入硫酸铜,锌与稀硫酸反应后,锌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细小的锌的颗粒,由于颗粒很小,光被完全吸收,所以看到的固体是灰黑色;F中Zn能够置换出Cu附着在Zn表面,金属变为紫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直至硫酸铜反应完才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铜量较少时,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量较多时,反应时间较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