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资第一部分专题一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第6篇答谢中书书统编教材八上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分析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它们带给你怎样的美感。【答案】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案】1.共:共同。交:交相。俱:都。2.入:耸入。见:看见。将:将要。乱:纷乱。欲:将要。竞:争相,争着。妙处:1.“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犹言自己不仅能方驾康乐,而且直可追比古人。岩壁五色斑斓,着一“交”字则有目眩神迷之意。竹树青翠欲滴,用一“俱”则现终年常绿之色。前者绚烂已极,然繁华易落;后者素朴已极,然终岁不改,自然之趣,万物之理,不正在此?2.“入”“见”写出山峰之高,溪流之清澈。“将”“欲”二字,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__________3.歇:__________4.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夕阳快要落山了。5.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6.欲界..之仙都..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7.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水中潜游的鱼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人间仙境。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燕市①带面衣②,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③。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④。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⑤,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⑥,狂奔尽气,汗流至踵⑦,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⑧。酒家白板⑨青帘⑩,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选自屠隆《在京与友人》)注:①燕市:春秋时燕国都城蓟。②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种服饰。③衢陌:通道及田间小路,这里指大街小巷。④烟突:烟囱。⑤蹇驴:跛脚的驴子。⑥委巷:曲巷,小巷。⑦踵:脚跟。⑧网罟(gǔ):渔网。⑨白板:指没有上漆的本色木板。⑩青帘:酒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清.流见底回清.倒影B.时四时.俱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C.鳞沉鳞.竞跃锦鳞.游泳D.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呼尔而与.之C【解析】A.形容词,清澈/名词,清波;B.名词,季,季节/名词,时代,时期;C.名词,都借代鱼;D.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动词,给。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分析语段(一)是如何描写一日之内景色的丰富变化的?(2分)【答案】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清晨猿啼鸟鸣此起彼伏的声音变化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即将消散的薄雾、傍晚红日西沉、鱼儿竞相跃出水面的景色变化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出了一日之内景色的丰富变化,使人如临其境。4.分析语段(一)(二)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志向的?(4分)【答案】语段(一)通过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来表达作者对山水的陶醉,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自己比肩谢灵运寄情山水的得意。语段(二)将京城风沙泥土的混浊与江南水乡的明丽作对比,突出了家乡的秀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语段(二)参考译文】在京城街市上带着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种服饰),骑着黄马,风吹尘土满街飞扬。回来下马,两个鼻孔像烟囱一样黑。人马粪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后泥淖淹没膝盖和马鞍,百姓争着挥鞭赶驴,与做官的人肩膀相互摩擦。大官传令带来,就飞速逃到小巷唯恐不及,用尽力气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脚后跟。其中的境况滋味就是这样。回想夕阳下的江边小村,捕鱼的船回到水边,夕阳返照进树林,沙滩像雪一样洁白;在花丛下晒着渔网,酒家有未上漆的门板和青青的幌帘,垂柳相互掩映,老人提着鱼和酒瓮走出柴门。这时与三五个朋友相伴,在沙滩上随意走走,大大的胜过在都城骑着马在泥中行进了。(2019·株洲)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1~3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耸入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①盖竹柏影也盖: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D【解析】D.盖:原来是。但:只是。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答案】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去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