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资第一部分专题一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答案】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______畎亩:__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_____筑:________________3.举于士.士: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市:__________兴起,指被任用田地选拔、任用捣土用的杵狱官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集市5.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6.空乏..其身空乏: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乱: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8.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曾.益曾: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使他经受饥饿之苦财资缺乏使他身处贫困之中。违背扰乱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同“增”增加。10.恒过:________________11.衡.于虑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12.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___发:___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犯错误同“横”,梗塞、不顺思虑堵塞。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验、表现显露、流露了解、明白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14.入:______________15.法家拂士....法家:__________________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拂:____________________16.出:______________17.敌.国敌: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同“弼”,辅佐指在国外匹敌、相当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一、(2006·河南实验区)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答案】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奋起,指有所作为经常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答案】①内有法家拂士;②外有敌国外患。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语段(二)参考译文】越王勾践回了越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二、(2018·南充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①,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③得反国。(选自《新序》)注:①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②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③卒:终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地。B.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C.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敌对的国家。D【解析】D.敌国:指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案】(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3.结合语段(一)简要分析孟子的人才观。(3分)【答案】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结合。客观条件: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4.结合语段(一)(二)内容,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3分)【答案】“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语段(二)参考译文】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①,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③者,鹯④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道:方法。②圹:原野。③爵:通“雀”,鸟雀。④鹯:一种像鹞鹰一样的猛禽。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B.人恒过..恒过:有过失。C.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B【解析】B.恒过:常常犯错误。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3.语段(一)第一段中,概括孟子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个人成才道理的?(2分)【答案】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才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4.语段(一)(二)中孟子都谈到治国的道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孟子分别用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治国道理的?(4分)【答案】语段(一):对比论证。将主观上人在困境中能奋起有所作为,与客观上国家没有贤臣、外患就会灭亡,进行正反对比,突出忧患磨难使国家生存发展的道理。语段(二):比喻论证。把人民渴望仁政,比作水向下流、野兽奔向旷野,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治国要顺应民心的道理。【语段(二)参考译文】夏桀和商纣之所以丢掉天下,是因为民众不再支持他们;之所以失去民众的支持,是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的方法,就是去获得民众的支持,这样就能得到天下。要获得人民支持的方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要获得民心的方法,他们想要的,给他们聚集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