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结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感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明确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的关系。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知道消费变化规律;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行为。3.公共参与:提高在消费实践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力。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3.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4.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5.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续表)核心素养术语必背知识体系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一、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2)各种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综合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3)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会影响消费行为。(4)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新型消费业态”具体是指“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方面的体验式消费。在人均收入进入4000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时,群众的消费层次就发生显著变化,进入新型消费业态。二、消费类型1.消费类型2.全面理解消费结构及其变动(1)含义①微观消费结构是指某一家庭或个人的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消费者收入及消费对象的价格变化相适应。②宏观消费结构是指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表明总体的消费数量和比例关系,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消费结构状况,与国民经济状况及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2)变动:消费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顺序是由生存资料消费到发展资料消费再到享受资料消费。(3)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与消费决策(引导)、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1)生存资料消费不等于衣食住行消费。对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消费。(2)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收入较低时,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即生存资料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才会增加。在这三种消费中,伸缩性最大的是享受资料消费。(3)正确认识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绝对量减小,因为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减小,表明家庭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支出的比重上升,从而表明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正确认识贷款消费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命题角度消费及其类型【典例1】(2019·浙江选考)小明和小红原打算先买房再结婚,后得知政府将很快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措施,于是两人决定先结婚,等将来合适的时候再买房。他们在买房问题上的态度转变说明()A.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价格预期的影响B.消费行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C.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供给预期的影响D.消费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解析】小明和小红原打算先买房再结婚,后得知政府将很快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措施,说明了二人预期因平抑房价政策的推行,在未来房价会有所下降,说明了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价格预期的影响,A选项说法正确。材料中二人的决定没有受到他人的影响,没有体现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平抑房价可能会导致商品房价格的变动,没有体现出商品房未来供给预期的情况,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二人未来收入情况,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答案】A【典例2】(2017·江苏卷)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A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B项排除。收入影响消费水平,但材料中的数据和信息无法体现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排除C项。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涉及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这些行业营业收入增加,表明人们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项正确。【答案】D【考向点评】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相对较少,一般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以我国居民在消费方面出现的新趋势或反映消费水平提高的相关材料为背景,重点考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和消费类型等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方法与规律】如何分析消费状况:如果是涉及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主要看取得的成就;如果是地区间、城乡间数据的对比,主要看存在的差距;如果是消费内容的对比,主要看消费结构的合理性。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几种消费心理的比较类别特点评价态度企业对策从众心理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利:商家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推销商品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对国家和个人均不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捕捉流行信息,利用明星效应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利:有利于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弊:要考虑代价和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注重产品个性化,推动新产品研发攀比心理夸耀性、盲目性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求实心理符合实际,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值得提倡重视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1.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要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2.如何理解和做到合理消费?(1)从消费支出看:消费者的消费支出要与自身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2)从消费内容看: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从消费心理看:不盲从、不盲目攀比、不情绪化消费,要提倡求实心理。(4)从消费原则看:要适度、科学、环保、绿色消费,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对企业有何启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同一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①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②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二、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消费原则要求反对共同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过分超前消费、抑制消费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用这些原则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购物要理智、有主见,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费,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能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坚持可持续性消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节约铺张浪费1.“量入为出”的“入”,既可以是既得收入,也可以是预期收入。量入为出强调以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为消费限度。2.“适度消费”的“度”,有反对过度和反对过低消费的含义。过度消费不利于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过低消费既影响生活又影响生产。3.适度消费≠限制消费。适度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之内进行消费。这种消费原则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如果过度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4.“刺激消费”绝不等同于“鼓励浪费”。消费与浪费有本质区别,消费不合理、不适度、过于夸张和铺张,就会成为浪费。●命题角度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典例1】(2016·全国卷Ⅲ)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解析】本题考查四种消费心理的区别。由题干可知,试客在购买商品前,先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故D为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典例2】(2016·江苏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B.要避免贷款消费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D.要做理性消费者【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题时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贷款消费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B说法不科学。题干不涉及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C不合题意。“校园网贷”引发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说明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性消费者,D正确切题,故选D。【答案】D【考向点评】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最为常见的考法是以生活中的某些消费行为为出题素材,或从“是什么”的角度,要求考生判断属于什么消费心理或消费观,并进行分析评价;或从“怎么做”的角度考查如何进行正确的消费。【方法与规律】如何区分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1)人有我有是从众心理,人有我异是求异心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攀比心理,注重实用是求实心理。(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3)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①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②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③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1.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提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