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查审计:如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各单位资产清查基准日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按照资产清查文件规定编制的基础表、报表和申报清查损溢的相关证明材料等进行审计。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溢的真实性、准确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资产清查审计主要采取盘点、函证、计算、检查、询问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其中银行存款、往来款项、对外投资及长短期借款主要进行函证,实物资产主要进行盘点,资产损溢主要进行检查、复核、鉴证、盘点等,对资产损溢需要实行逐笔详细审查。资产清查审计主要内容一、资产类资产类清查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账外资产等,要求核查资产的种类、金额、真实性和权属关系等。1.货币资金的清查内容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1)库存现金的清查。查看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核对库存现金实存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对库存外币按照币种清查,并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人民银行外汇市场汇率的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金额。(2)银行存款的清查。查看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各类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的情况。检查各类存款账面余额与金融机构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将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核对、核实银行存款金额。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外汇市场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账务处理是否正确。2.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要索取各单位与对方单位金额核对一致的对账确认单或向对方单位发函询证,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企业说明)。对长期拖欠的款项要查明原因,了解催收情况。要索取各单位职工个人借款明细表,对借款金额较大的应由借款人签字确认。分析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龄、检查回函情况以及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索取坏账损失的相关依据。3.存货清查内容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要求各单位配合审计人员对仓库进行实地盘点。对长期外借未收回的存货,前往实地盘点或实施询证并查明未收回原因,检查催收情况及是否按规定作价转让。对于代保管物资要提供代保管单位确认的清查明细表。重点核实存放时间长、闲置、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4.对外投资清查内容包括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基金等。要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要索取有关投资的合同、协议或章程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成本、所占股权比例、历次分红情况等。对已纳入汇总、合并范围的法人主体,需单独进行资产清查。5.固定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的数额及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目前的使用状况如何。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租赁费收取情况。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出的资产,要求收回或者补办手续。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如抵押、担保等限制。对批量购进的单价低的图书,如果无法列示明细金额的,按加总数量清查核对实物,按总计金额填列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注明总数量。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二、负债类负债类的清查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账外负债,要求核查负债的性质、种类、金额和合法性等。1.借入款项清查内容包括向金融机构、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发函询证,索取相关借款协议或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核实借款数额、期限、利率和还款日期。测算借款利息计提是否充分,有无欠息与逾期未还情况,如有欠息是否已足额预提。2.应付款项清查内容包括各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应按款项的类别或单位、个人列示明细,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核实金额和性质。是否将应纳入单位的收入款项列入应付款项,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的情况。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作为清查资产损溢处理。3.应交税金清查内容包括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应按应交纳的税费种类列示明细,查阅相关纳税认定、纳税通知、纳税优惠等文件。核对有关会计期间完税证明,对期末未交税金余额复核其是否正确,列示是否允当,是否存在税收罚款。三、收支类收支类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资产清查期间的收支数额是否真实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核查收入入账的全面性,支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重大跨期现象予以调整。资产清查审计需要关注事项:为确保资产清查审计质量,资产清查应关注如下事项:一、关注已交付使用但长期未转固定资产的基建工程以及已报废、毁损或丢失未销账的固定资产情况,同时应对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情况进行必要关注。二、关注各单位资金往来,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原则上不能作为资产清查损溢申报。但为了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内部的单方挂账在同时取得下列证据时可以作为资产清查损溢:一是单方挂账产生的内部证据,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形成单方挂账的详细原因;二是债务方提供的不承认此笔挂账的合法理由;三是审计人员对该笔挂账的经济鉴证证明三、关注资产损溢,审计人员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损溢,应按照资产清查有关政策的规定予以确认。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进行账务调整。四、关注或有事项,通过审阅对外借款合同、协议等来发现对内或者对外的或有负债、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线索,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编制情况说明。五、关注盘盈及报损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需个案处理的项目。对金额较大、影响较大或比较特殊可能需个案沟通处理的项目,审计人员应予重点关注,督促各单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取证,收集材料,并积极与资产清查组织领导部门沟通。对金额不大或性质不重要的项目,予以适当关注。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项目予以一般关注。六、建立定期沟通联系制度为控制审计风险,保证资产清查审计工作总体进度和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要建立重大问题及时反馈机制,对于资产清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如难以评估确定价值的资产、资产清查中发现的产权归属不清、有争议的资产等,特别是一些与规定的标准不相符的资产损溢,要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资产清查组织领导部门。离任审计(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部分,是对因任期期满、退休、调任、免职、辞职等原因不再担任本职务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和客观评价。根据任期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要先出具征求意见稿,同个人的征求意见稿回函和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稿回函一并交给企业,与企业沟通之后再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需要放在工作底稿中。离任审计主要审什么:1、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这里的收支,在一级政府可以表现为财政收支,行政部门表现为经费收支,事业单位表现为事业经费的收支,在企业单位则表现为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要素概念上的收入和支出,以“收支”来表达,可以概括行政、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的动态情况,实际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会计资料载体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2、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里的资产、负债和权益,也是包括行政、企事业单位按会计要素概念所确认的资产、负债和权益,这是结合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查,确认一个时点的静态结果,确定离任者管理的资金状况的真实状况即所谓的家底,使得离任者交个清楚,接任者接个明白,这是交接双方所关心和要求的。离任审计关注点:1、检查内部控制:检查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既是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的必要前提。检查一个企业是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参照有关规范性文件确定该企业内控制度模式,二是检查该企业内控的现状和健全性,三是测试该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即符合性测试),四是根据测试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予以评价。2、审查任期内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一是审查财务收支及遵守财经法规和集团规章等情况,关注有无隐瞒收入、偷漏税行为,有无利用职权便利谋取私利的不法行为,有无按规定程序办理投资决策、重大采购、股权变动、经济担保等事项;二是审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关注有无弄虚作假、潜亏挂帐、虚盈实亏、转移损失等问题;三是审计资产、负债和损益,关注债权债务是否清晰,有无呆坏帐及其他经济遗留问题。3、审查任期内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负责人作为资产的受托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履行其托管责任,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对企业存量资产进行审计核实,能划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归属。一要谨慎地检查各类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合法合规性,例如,对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盘点或抽查,对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进行证实;鉴别资产报废依据等。二要审查各项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增值情况,将企业纵向变化的相关指标和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对比与分析,如投资回收期、资金利润率、设备完好率等,有利于考察企业发展前景和生产后劲。4、重点审查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着重评价企业负责人是否完成经济责任目标,一般包括销售、利税、固定资产及投资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内容。实施审计要逐项核查指标完成情况,并适当拓展和延伸审计内容。例如审核固定资产投资时,将项目计划、合同与实际投资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取得的投资收益。对任期经营业绩的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可以因地制宜,选取一些最能反映经营活动真实情况的经济指标来进行。离任审计注意事项:一、把握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情况、资金的筹集及使用情况、债权债务增减变动情况等方面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审计。它将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深入查清任职期间的职责范围、工作业绩、财务管理、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深入查清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二、灵活运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努力提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开展审计:一是要采取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要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资料,提高审计效率;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将审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通过查询有关的谈话记录、会议记录、有关文件、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掌握账面上没有反映的情况。二是要延伸审计。检查财政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转移资金、转嫁负担给下属单位行为;向重点投资项目或计划进行延伸,检查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三、搞好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并直接影响着这些领导干部的荣辱升降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审计原则,在界定经济责任上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为基础,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如实反映实际状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其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念,划清现任与前任的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错误与舞弊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客观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要进行综合分析、谨慎评价。四、利用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