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明确: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自然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接下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第2自然段先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紧接着对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进行理论阐释。第3、4自然段借助两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从第5自然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先用设问引出话题,然后自问自答。第6、7、8自然段分两层,结合事例谈具体做法。最后两个自然段强调山水画还需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将意境传达出来,打动人心。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教学提示】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鉴赏理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不足,全面而充分地理解问题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教学提示】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三、板书设计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苦心经营意匠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文教学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认识并体悟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探究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体悟感受绘画理论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不足之处课文内容都是艺术上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对于基础较差和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筹莫展。因此让抽象化的理论更加形象化地呈现,是本教案需要重点改进的方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