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概念: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对偶对仗,结构一样,词性相同,字数相当。字句对称,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易记心上。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韵:就是指相似的声音,就像唱歌一样,最后那个字,声音都是相像的,像:江长阳,家花爬,鸡齐迷。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抬头见老鼠,低头见蟑螂。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借景抒情诗。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具体到诗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见景生情两种形式。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即事感怀诗。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少独得之作。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主要题材。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诗歌鉴赏教学目的:掌握解读诗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到大体上读懂诗歌。如何读懂一首诗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一.看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邯郸(hándān)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二.看作者。鉴赏时要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简介诗人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8、暖树:向阳的树。三注意诗中字词的解释。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0、行不足:百游不厌。11、阴:同“荫”,指树阴。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14、没(mò):隐没。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16、不足:不够。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瞭望:(登高远望)湖面首联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在天空的低处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想一想?文中哪几联诗句使用了对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四.看意象。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zhù)《青玉案》“柳丝(思)”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谐音双关爱恋思念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的寄托。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介绍作者元曲: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作品的前三句一共写了多少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又是离迁移体会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令我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前程和功名吗?功名离我近吗?京城的路还有多远呀?在这样的黄昏,古道,萧索的季节,我是去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去服侍我那年迈的双亲?我自己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