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式(5)检验,写答句例题分析例1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分析解答】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20÷1200000=4000000(厘米)104000000=1400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例2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题分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55+7+8。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225(平方米)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例3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分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客车的速度:108×55+4=108×59=60(千米/时)列综合算式:270÷2.5×55+4=270÷2.5×59=60(千米/时)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例4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分析解答】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2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修的天数=平均每天修全长的百分之几(一定)因此可以用正比例的关系来解答,在具体解答时,可以用分率的知识来解答,因此“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了。解:设修完这条路还需要x天25%5=1-25%x25%5=75%x25%x=75%×5x=75%×5÷25%x=15答:修完这条路还需要15天。练练手1.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在比例尺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改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应该画多少厘米?3.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4.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请你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6.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7.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3:2,这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8.甲、乙、丙三数的比是2:3:4,平均数是12,三数各是多少?9.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的平面图上,量的一段公路长16.8厘米,现在把修筑这条公路的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队,这两个修路队各要修多少米?10.丁丁、小刚、小明三个同学喜欢文学,假期中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丁丁、小刚、小明三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本数是4:3:5.已知丁丁比小刚多读30本,那么阅读作品最多的同学比读的少的同学多读了多少本?11.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实际直径和面积各是多少?12.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16,六(2)班栽了120棵,六(2)班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是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13.一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414.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4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样可以烧多少天?15.丁老师整理书房内的216本书,准备将它们分别归入书架的上层、中层、下层,上层与中层的本书比是4:6,中层与下层的本数比十6:8,书架三层各应放多少书?16.爸爸将写毛笔字的任务按5:3分给了兄弟两人,结果哥哥写了1440个字,超额完成20%,弟弟只完成了80%,弟弟写了多少个字?拓展练习1.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2.甲和乙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出发,在离中心8千米处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34,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3.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多烧多少天?4.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人数之比是3:4.已知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多少人?5.一条公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坡、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张叔叔骑车经过各路段所5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在平路上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已知他在平路上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他行完全程要用多少时间?6.粮店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袋,这是卖出的袋数与剩下的袋数比是3:5,这批大米共有多少袋7.甲乙丙共得奖金620元,乙所得的是甲的23,乙、丙二人所得的比是5:3,三人各得奖金多少元?8.五年级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5:4,在义务劳动中,如果从甲班调21人到乙班,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2:3,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9.完成一项工作,A、B两组的工作量比是5:7,A、B两组的人数比是3:4,工作2天后,B组恰好完成任务,A组超额完成2个人干1天的工作量,求A、B两组的人数各是多少?10.一块合金,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铜120克,锌40克,可得合金660克,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11.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8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又行驶了6小时到达乙地,慢6车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12.话梅糖每千克5.1元,奶糖每千克8.9元,现把这两种糖混合后,要求混合后的糖价为每千克5.4元,话梅糖和奶糖应用怎样的重量比才合适?13.雏鹰小分队为“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是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是4:11,并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求这次募捐所得的钱数?14.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5,王用了自己钱数的34,李用了自己钱数的23,各买了一只同样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的剩下钱数共有多少元?15.某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12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25,低年级学生数的13等于高年级学生数的27,求该校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学生?7答案:练练手1.600÷3×4.5=900(千米)2.6÷11000000×1400000=15(厘米)3.3.6×2000000÷100000÷30=2.4(小时)4.略。5.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1302x=3256.解:设x天可以完成.(120+30)x=120×8x=6257.350÷3.5=100(千米)快车速度:100×33+2=60(千米)慢车速度:100×23+2=40(千米)8.12×3=36,36÷(2+3+4)=4,甲数:4×2=8,乙数:4×3=12,丙数:4×4=169.16.8×50000÷100=8400(米)甲队修的路程:8400×33+5=3150(米)乙队修的路程:8400×53+5=5250(米)10.30÷(4-3)×(5-3)=60(本)11.实际直径:2÷1100=200(厘米)=2(米)实际面积:3.14×(2÷2)²=3.14(平方米)12.解:设六年级一共栽树x棵120:16x=3:2x=48013.解:设每分钟转x转20x=60×80x=2014.解:设可以烧x天14×(1-20%)x=14×20x=2515.上层:216÷(4+6+8)×4=48(本),中层:216÷(4+6+8)×6=72(本),下层:216÷(4+6+8)×8=96(本)16.1440÷(1+20%)÷5×3×80%=576(个)8拓展练习1.解:设每天要修x米(30-5)x=360×30x=4322.甲走的路程:8×2÷(1-34)=64(千米),乙走的路程:64×34=48(千米),总路程:64+48=112(千米)14.张的钱数×35=王的钱数×34=李的钱数×23,张:王:李=35:34:23=10:8:9.张原来有钱:54×1010+8+9=20(元)李原来有钱:54×910+8+9=18(元)20×(1-35)+18×(1-23)=14(元)15.低年级学生数×12=中年级学生数×25,低年级学生数:中年级学生数=25:12=4:5=12:15低年级学生数×13=高年级学生数×27,低年级学生数:高年级学生数=27:13=6:7=12:14.低年级学生数:中年级学生数:高年级学生数=12:15:14.低年级学生数:697×1212+15+14=204(人)中年级学生数:697×1512+15+14=255(人)高年级学生数:697×1412+15+14=2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