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学填空1、学校心理学的“学校”,指的是主要是中小学。2、学校心理学家工作重点是研究5-18岁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3、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身心有缺陷的儿童青少年和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青少年。4、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四个阶段。5、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中心一直在美国。6、学校心理学服务是从莱特纳。威特默1896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的心理诊所开始的。威特默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7、在整个萌芽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方式还是为特殊教育安排的诊断服务,这些诊断服务促成了学校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模式“心理评估”。8、格塞尔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人。9、在萌芽期,学校心理学缺乏作为职业的许多重要特征:如工作者自主性、职业的培训规定、证书颁发和业务等。10、当一个学科或专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专业的标准与规范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金石,专业的规范化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11、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其次结构性是系统方法的另一个特征。动态性是系统方法的又一个特征12、学校心理学正从传统的治疗模式向心理教育模式转变。13、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心理学的方法与原则必须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14、系统方法的特征是: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15、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16、纵向研究、横断研究、聚合交叉设计三类研究均属于发展型研究。18、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设计及其变式。19、在时间序列设计的变式中间,最常用的是A-B-A-B设计和多基线设计。当然A-B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17、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几部分。20、问题是问卷的核心21、常见的问卷类型:第一,总加量表法,又称利克特量表,被试对问题的反应形式采用5点法、7点法或3点法。第二,累积量表法。22、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特征。因此,观察法是学校心理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23、数据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24、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分析,另一类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心理学科学化的标志。25、在学习心理测量与评估中常用的工具有智力测量、人格测验和行为测验。26、儿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行为发生的背景有关。正是由于考虑到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对儿童的心理评估必须基于多种背景、多种信息源,这样才能作出综合的客观的评价。26、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是大卫.韦克斯勒编制的,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其适用对象为6—16岁的儿童。韦克斯勒认为,这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交叉进行。27、瑞文推理能力测验是非文字智力测验,常被用于跨文化研究。28、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把智力看作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29、加德纳的“多重治理理论”已超越传统的智力范畴。不同的智力测验只是测量了编制者所定义的智力。30、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西蒙量表”。31、现在智力测量所指的智商,都是在离差商。比纳、西蒙只能用于相对性但不能说明决定。32、人格测验的信、效度一般也低于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33、人格测验分为投射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34、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夫妇编制的。35、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编制是以特质论为理论基础的。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两个维度。36、NEO人格问卷是根据人格的“大五”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37、儿童行为核查表(CBCL)是目前公认的儿童精神病理学的主要测量工具,适用于4-16岁儿童,该表主要用筛查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行为。38、行为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和模拟观察法、访谈法和行为测量法。39、行为评估有时与人格测验并无严格区别。41、从根本上说,行为矫正是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延伸和应用。42、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认为,要理解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充分地考虑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43、刺激反应学习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40、目标行为应是客观的、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44、保密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45、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46、代币制提高行为发生率。47、根据行为矫正原理,不适应的行为来源于某些认知上的障碍。因此,干预的重点应是改变儿童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以达到儿童行为和认知的变化。48、心理咨询的过程及其一般程序,其基本过程大体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6、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者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活动异常、分心、动作笨拙、冲动、自伤与攻击性强等行为问题。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在高焦虑与抑郁上。47、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尤其在13、14岁前后最为突出。49、常模参照测评,这种模式直接源于学习障碍的定义中所强调的潜能与实际表现的差距。基本思路是将儿童当前学业表现的标准化测评分数与常模对比,并考验对比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水平。50、尺度参照测评,它是教师或学习障碍研究专家根据某一衡量学习水平的尺度来评价儿童的学习成效的模式。51、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它以儿童对日常课程任务完成情况为基础,每日或每周进行评价,既可由教师评定,也可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52、常模参照测评模式更多地应用于筛选,尤其是课程为基础的测评代表了学习障碍诊断的发展方向。53、自我控制技能缺陷,这种类型的儿童,因为某种情绪唤醒反应抑制了技能的获得,因而无法学会一项特定的社会技能。54、区分自我控制技能缺陷和自我控制技能操作缺陷的关键,是看儿童是否具有这种社会技能。名词解释1、取样观察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连取被试的某些心理、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2、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3、定型分析:就是对研究数据所进行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的过程。4、心理评估是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等多种手段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学生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估。5、稳定性指的是行为跨时间、跨情景的一致性。6、消退性爆发:在消退过程开始的初期,当不给所欲消退的行为以强化时,此行为可能会比先前更严重的出现的现象。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对目标行为的任何强化。7、反应代价就是剥夺或撤去作为偶联事件的正强化物,从而使特定行为得到抑制,使其发生率得以下降。8、反应代价经常与代币制联合使用。9、常用的强化方式有正强化、负强化、间隙强化等。10、负强化的方法是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1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尽管如此,学校心理咨询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也不应该是一种教学活动。9、来访者中心心理咨询,这是由罗杰斯所倡导的一个学派,其基本的理念是,重视来访者情绪侧面的作用,认为来访者内心所具有的对成长、适应的愿望或冲动,是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来访者中心”强调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共感和理解。10、感情的反射: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所表明的感情能够理解并以相应的形式反馈给对方。11、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疗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容、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13、心理咨询中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是援助来访者并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时期。14、对抗感情转移: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感情,这就被称为对抗感情转移或逆转移。15、社会技能操作缺陷是由于某种社会性行为的操作缺乏足够的次数,它与缺乏作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机会有关。因此,如果一个儿童在课堂情景中不能表现出某种行为,但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了该种行为,这就是一个社会性技能操作缺陷。16、社会测量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同伴提名、同伴行为描述和等级评定量表。17、行为评价法,是指由他人或儿童本人对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出评价的方法。18、心理预防: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他们身心健康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19、系统方法: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地方法,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中综合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20、纵向研究:也叫比较研究,在较长时间内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21、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的被试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22、聚合交叉设计: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二者综合。23、准试验设计: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试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严格不如真实验研究。24、问卷法:研究者用同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收集集体儿童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5、定性分析:对研究数据所进行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的过程。26、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测验结果的27、效度:测验对要测量的东西能够测量的正确程度。28、共生现象:借指同一个体的适应问题式心理障碍总是两个或更多的问题相继或同时出现很少是孤立的单一问题。29、行为评估:是学校心理学家了解儿童帮助儿童发现问题所在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的基本技述之一30、强化: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者增加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31、惩罚:运用一定的刺激物使特定行为反应的可能性下降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32、塑造:将某个特定的行为分解成小的单元,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式使个体对每个行为单元形成条件作用最后将多个行为反应连贯起来形成复杂行为的方法。33.暂停:使行为者在一段时间得不到对目标行为的任何强化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34:反应代价:剥夺式撤去作为偶联事件的正强化物,从而使目标行为的发生率下降。35:饱和:只一个人对强化物已经不感兴趣了,强化物不起作用了。36:负强化:在个体呈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景,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37:偶联契约:是经行为者本人同意后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会获得怎样的的后果。38:代币制:行为矫正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代币制度以促进个体正常行动保证每次行为反应之后都能获得强化39:行为干预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这种模式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刺激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这其中操作环境刺激的意义在于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而操纵行为后果则只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40:同伴指导模式:让一个学习障碍的儿童帮助另一个学习障碍的儿童,或让学习障碍的同伴帮助他。41:转移:在以催眠和自由练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患者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感情。42:社会能力: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所展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的社会意义,以及临床和应用价值。简答1、学校心理学服研究的任务是:(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心理咨询;(3)诊断性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2、为什么要开展学校心理学问题的研究?1)社会问题,“问题”儿童青少年的根子在于社会。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