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各朝代知识点 第030卷秦汉艺术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全史》030/一百卷史仲文胡晓林本卷提要秦汉艺术在纵向上对先秦艺术进行了成功的汲取与提炼,在横向上对四邻艺术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融汇,从而形成壮阔豪放、自由率真的艺术特色。本书在科学地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秦汉时期政治格局稳定、经济形势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民族融合加速和疆土范围扩大的宏观大背景,从绘画、画像石、画像砖、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百戏、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多方面对上述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浅出、惟妙惟肖的描述和剖析,阅后令人耳目一新,余味无穷。本书既可供专家学者参考,又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一、秦汉艺术概述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时期。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横扫六国,统一宇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汉朝是继秦朝而出现的又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包括西汉和东汉。秦汉王朝历时400余年,虽然历经多次的兴衰变迁,但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上看,是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当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疆土大为扩展,民族空前融合。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建立和巩固了真正意义上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的开辟使得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增多,为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秦汉文化在战国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综合,形成了西汉初年的黄老学说、西汉中期的新儒家学说,东汉时期在神仙家、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又产生了道教,佛教也从中亚传入中国。四方交融,雍容为大,蓬勃的时代、新鲜的思想刺激着秦汉时期的艺术家,他们为秦汉帝国雄伟而繁荣的气象所陶醉,大多怀着一种未曾有过的喜悦、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运用不同的手段予以描述、予以表现。或通过夯土、砖瓦;或通过雕刻、拿捏;或使用节奏、曲调;或通过动作、技巧;或用线条、色彩;或用造型、装饰,共同抒发出艺术创作者的精神体验,表现出时代的风貌,这些表现时代精神的特殊手段就是艺术的形式。秦汉艺术也正是从这一时代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杂技、建筑、工艺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从绘画上看,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繁荣而有生气的时期,它明确显示了这种艺术形式的要求和所蕴含的力量,取得了赫赫的战果,涌现了壁画、帛画、木画、漆画、彩绘、石刻画等多种形式。秦代咸阳宫第三号秦宫遗址壁画是一成组的长卷式图画,画法着色富于变化,勾勒平涂点染兼用,反映出秦代绘画已具较高水平。汉代不仅有大量史料记载绘画艺术的盛况,而且留有丰富的绘画遗迹。卜千秋墓壁画、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河南偃师杏园村汉墓壁画等,都是十分精彩的壁画;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和临沂金雀山西汉帛画都是帛画中的杰作;甘肃居延、江苏邗江出土的木板画,工艺装饰画中的漆画也有不少作品精美绝伦;还有大量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这都使得汉代的绘画艺术异彩纷呈,夺人眼目。汉代绘画在艺术上运用了写实和装饰两种风格相结合的手法,这为后代的绘画起到了奠基搭架的作用。从雕塑上看,这一时期也可谓成绩斐然。秦代铸有12个各重千石(一说24万斤)的庞大铜人,还塑有规模庞大、刻划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马俑,均可称秦代雕塑之典范。汉代霍去病墓前雕刻组群,可称得上西汉雕塑的代表作之一。高颐墓前昂首挺胸、迈步前进、焕发出力量与壮伟之美的石狮和甘肃武威东汉墓中的铜奔马,都堪称东汉雕塑的不朽之作。汉代画像砖石,构图严谨,主题鲜明,技法稚拙简练,其表现手法有纯绘画性的阴刻,有阴线刻划形象的减地平雕,有压地隐起的薄肉雕,也有阴线刻与主体造型相结合的浮雕以及高浮雕和透雕,其中阴线刻与立体造型相结合的浮雕形式占绝大多数。画像砖石是绘画、雕刻和建筑三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壁画的长远保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雕刻和绘画在这一时期有着难以分解的缘分。总之,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多方面地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了那一时代气势宏阔、奔放有力、自豪自信的精神面貌。从书法上看,秦汉书法也足以与秦汉绘画、雕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相称。这一时期,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都已相继出现,奠定了后代书体的基础。不过,草书、行书和楷书的成熟要推至魏晋之际。秦汉时期主要是小篆和隶书的天下。秦代李斯的小篆,笔画均匀,圆浑遒健,沉着舒展,蕴含着雄强浑厚之气。汉代隶书结体方正,具有充实、丰满和劲利之美。这些书法作品多存于刻石之上,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东汉末年,书法已经脱离实用而成为人们创作和审美的对象,并且出现了为人们所崇敬的书法家和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秦汉时代的书法以其风格多样的艺术实践和理论上的可贵探索,为后代书法艺术进入更为辉煌神圣的殿堂开启了大门。从音乐和舞蹈上看,由于各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秦汉时期的音乐、舞蹈艺术与先秦时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汉代乐舞风格是以先秦时期的楚声、楚舞为基调,融汇其他民族及外域民族的乐舞艺术而形成的。许多新乐器如笛、箜篌、琵琶从中亚传入内地,加入了中国乐队。丝竹乐器取代了先秦时期的金石乐器,既改变了乐队的结构,也改变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风格,同时又使舞蹈的节奏、舞容、舞态发生变化。汉代乐舞不仅具有中原内地原有的轻歌曼舞的特色,而且也包涵了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域民族文化中激烈、强悍的力度美。从杂技上看,秦汉时期处于杂技艺术的形成和成长时期。其成就主要表现为杂技系统的基本建立,艺人队伍的初步形成和表演艺术的初具规模。秦代角抵戏正式登上舞台,秦二世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戏,角抵在此处已不是狭义上的摔跤了,而是作为秦国有代表性的技艺并兼汇六国杂技而形成的新型艺术的总称,杂技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秦代首开全国杂技、歌舞、滑稽戏汇演的风气,这种盛会为汉、唐、宋各代所沿袭。汉代的角抵戏内容更为充实,难度更大,品种更多。汉代杂技还受到西域杂技幻术的影响,西域杂技的优秀技艺很快被我国艺人吸收,并融入传统节目之中,使中国杂技变得更为多彩多姿,从而促进了汉代杂技艺术的成熟。百戏作为一种以杂技技艺为中心并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体的新品种终于在东汉时期诞生并定型,且活跃于朝野上下,成为秦汉艺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上看,秦汉建筑极具魅力。有建于咸阳北阪之上仿六国宫殿的建筑组群,仅前殿阿房宫就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有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现存仍高43米的始皇陵;还有东起辽东碣石,西至甘肃临洮,绵延万里,巍峨磅礴的万里长城。西汉长安城北临渭水,南部长乐和未央两宫东西错列,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是商周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未央宫虎踞龙首山上,坐北朝南,俯临长安。其雄伟壮丽,不下阿房。王莽时期还建有雄伟而富有纪念意义的礼制建筑。东汉洛阳城的德阳殿,其规模也不下于阿房、未央两宫。秦汉都城特别是两汉都城的平面布局,具有由不规整型(战国都城为代表)向规整型(曹魏及隋唐的都城为代表)发展的过渡时期特征。秦汉时期已经粗备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它的木结构体系以及综合运用绘画、雕刻、工艺等作各种建筑构件的装饰等艺术表现手法,已形成了有异于世界其他各系建筑的独立风貌。总体建筑风格具有气魄豪放、雕饰华美的特点。秦汉时期的工艺艺术,也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景象,在陶瓷、玉雕、丝绸、青铜、髹漆等实用工艺领域均有若干创造。西汉后期低温铅釉陶的出现标志汉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陕西咸阳北郊渭陵附近出土的羽人骑天马玉雕、陕西宝鸡北郊东汉墓出土的玉辟邪均为汉代玉雕的珍品。铜镜和铜灯具是秦汉青铜器中的两项最大宗的实用工艺品。还有承袭战国新出现的装饰技法--金银错、鎏金工艺,其代表作有河北定县西汉墓出土的错金银狩猎纹铜车饰和河北满城出土的长信宫鎏金铜灯。此外,边境各族古代艺术匠师也为秦汉的金属工艺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例如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北方匈奴族的高浮雕卧羊包金饰牌等铜饰牌均是代表作品。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100余件丝织品,其中有件素纱。。衣极为轻薄,重量只有48克,突出地反映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缫纺蚕丝的高超水平。秦代漆器以湖北云梦出土的提绳漆筒、彩绘兽首凤形漆勺、双鱼单凤纹漆盂为代表。代表汉代漆器最高水平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数百件漆器。这些漆器多在漆面上绘有图案,质地轻巧,造型美观,色泽光洁。二、绘画(一)引论在艺术上,最能自由描摹万象,直接而简练地表现艺术家的精神和幻想并容易激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欲的当属绘画。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秦始皇虽实行文化统制,钳制学术,但绘画并未停止发展。秦始皇追求奢华享乐,大兴土木,营建宫殿。顶梁架柱、山节藻棁、墙壁门窗都需要绘画来装饰映衬。绘画是宫廷生活必不可少的点缀品,考古已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秦宫遗址残存的壁画令今人瞩目。西汉绘画事业兴盛,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伦理功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绘画被广泛应用于忠孝节义等伦理的宣扬,所以汉代绘画有礼教画之称。例如西汉宣帝和东汉明帝先后进行了大规模地绘制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有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可见,绘画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绘画仍是有助于美化实际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例如附属于建筑、器皿上的装饰画。秦汉绘画的题材大体包括三类:第一,以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题材。此类作品的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由于汉代皇帝、贵族、地主生前竞相豪奢,模拟描摹现实生活显示气派,死后也贪恋现世,欲将现实的生活图景带到地下,描摹刻画于墓室内,因此表现宴饮、战争、乐舞、车骑、杂技、风俗、生产等生活实况的题材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为题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起着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功用,深得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提倡,因此这类宣扬政教的题材也不少。第三,神怪题材。汉人崇神仙、好方术、迷谶纬、求厚葬都是有名的,其意识形态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幻想和浪漫成分,所以这类神怪题材也占有一定比重。秦汉继承春秋战国以来的绘画实践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写实的传统,即要求对形象作如实逼真的描摹。汉代张衡(公元78-139年)说:画工恶画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后汉书·张衡传》)这段话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汉代艺术家继承了战国韩非的艺术观点,要求绘画具有写实的特点。第二,汉代绘画毕竟还处于实事难形的稚拙阶段。汉代绘画除要求对物象作如实的勾画外,还要求作大块大面的体现。从大处着眼,防止因小失大。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一书中提出了绘画应防止谨毛而失貌,高诱注解释为谨细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即要求抓住物象的比例神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汉代绘画理论已经有了写神、写意的要求。提出了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君形说。所谓君形,就是要反映出人物的生气、神采。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说,如果一件作品,画西施的面孔,形象虽很漂亮,却缺乏动人的神态;画勇士孟贲眼睛很大,却无逼人的力量,那么这还不能算作一件成功的作品,其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神采。汉人的君形说可以看作是后来以形写神说的先声。汉人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公元150年前后)对于图画天地提出了写载其状,托之丹青与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的要求。写载其状是求形似;曲得其情是求神似。这种见解为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随色象类实际上正是后来南齐谢赫的随类赋采说的先声。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当然在深沉雄大中,还嫌粗率,大多数作品的写实手法不高,人物形象多取侧面,缺乏深入精致的表达能力,表达形式还未足以与丰富的内容相匹配。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汉画作品的画面结构,还没有离开习惯的平列和填充性结构,但整个画面饱满、热烈,布局疏密而有韵致,主调明朗而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