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江第一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一、项目概述(一)工程基地概述项目地块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之江度假区单元A33-B-44地块,东侧为居住用地、南接城市支路转之路、西至城市支路龙心路、北靠之江中心公园。本次规划A33-B-44地块总用地面积为47572.24平方米。规划之江第一小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261.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054.3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3206.88平方米。地块周边城市道路网络相对便利,北侧为之江中心公园,环境比较轻松,西侧为规划防护绿地,距离绕城高速为200米。东侧为居住用地相对比较安静。本项目为社会基础教育投资小学,规模按照48班设计,并增加6个普通教室。(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开发地块规划红线图则;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4.《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5.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图;6.项目建议书及批复;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国家、行业及杭州市的地方标准及规范;二、设计指导思想本项目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舒适、良性的成长环境,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适度超前的精品小学。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打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可持续发展、生态的新型现代化小学,使之成为小学建筑的一面旗帜。建筑要融合安全性、教育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专业的服务。尽量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为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提供他们想要的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满足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休息、交流、生活、交通的需求。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理念,建筑形体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当地的文化气息,风格时尚,色彩亲切并且要符合规划的整体色彩要求。达到提高社会效益,满足当地广大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三、设计理念1、科学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项目基地的西侧靠近绕城高速,为了避免交通噪音的影响,设计将体育运动区布置在西面,将教学生活区布置在基地东面,从而形成了“动”、“静”的两个分区。主入口朝向:通过对项目周边规划了解,本项目服务人群主要是通过基地南侧的转之路自东向西到达基地,因此将学校的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方便学生快速到达;同时也是在运动和教学区之间进入,避免进校流线穿越运动区;功能布局:设计结合功能分区和主入口位置,将体育馆布置在基地西南角,提升入口氛围,同时也方便对外开放,服务居民;教学区将实验楼和教学楼由南向北依次布置,保证教学不受交通噪音干扰;食堂和宿舍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避免了油烟、气味对教学区块的影响。图书馆和报告厅结合设计,正对校门,和两边建筑一起围合出一个校前文化广场,提升文化氛围;在所有功能建筑之间设计了一条连廊,将所有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方便使用,提高效率。2建筑朝向:项目基地朝向为南偏东19°,建筑布局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教学楼采用正南北向布置,由此带动所有建筑变化,形成一个活泼、动感、和谐的总图布局,建筑间的连廊也变为折线形式,宽窄不断变化,形成充满趣味和活力的空间;室外运动场地布置为南偏东15°,满足浙江义务教育建设标准不能大于偏东或偏西15°的规定;通过以上的设计思路确定最终的建筑布局,在教学楼、综合楼之间形成分成了四个院落,同时形成了校前广场,休闲广场,生态广场的三大广场布局,组成“一轴、两区、三广场、四院落”的整体布局形式。2、生态文化连廊本案整合和重塑学生们的活动和交流的公共空间,将公共连廊造成为内外通透,具有流动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多层次交流活动空间。设计中布置4层折线型连廊,连廊宽窄不一,收放有序,形成空中广场巷道;在廊道外侧设置花坛和竖向构件,爬藤植物可通过构件向上生长,形成一个绿色包裹的空间。连廊每层间局部相互错动,同时设置多个通高绿化中庭,通过绿化连接2层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连廊,学生行走在长廊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接触。连廊做为校园的主轴线,将学校建筑、公共空间、自然景观紧密联系起来,其中布置英语角,文化墙,活动设施等内容,为学生们的活动、交流、学习提供了相互融合的可变空间。3、建筑文化理念之江环境优美,是一个山水城区,结合本项目文化建筑的特点,建筑借鉴传统的风格,采用坡屋顶的形式,体型错落有致,呼应山水文化的同时体现出浓厚的校园文化。设计中还引入书院的理念,将教学区4个院落打造为文化主题庭院,结合其中的树种和雕塑,分为春华、夏盛、秋实、冬藏四个主题,分别种植:玉兰,翠竹,银杏,梅花,呈现四季不同的景色。学校的校前文化广场正对是一排柱廊,柱廊下面设置一排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结合广场两侧的文化墙,传达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意义。4、人性化活动空间活动空间是学校的重点,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活动空间形态,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生态文化连廊和教室外廊是同学们课间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区庭院为下沉庭院,结合教学楼设置的半地下架空层,形成一个巨大丰富的活动空间,可以提供恶劣天气下室内体育活动场所;设计还在教学区和运动场之间布置了一个休闲草坪,草坪上种植大树,是一个同学们亲近自然的活动休息场地。位于食堂和教学楼之间的生态园是同学们认识自然植物的好地方,学生们可以自己种植蔬菜水果,享受劳动的快乐。5、安全设计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性问题,所有的踏步,栏杆均满足安全要求,所有栏杆转角均采用柔和的弧形,减少可能的危险。立面主要采用涂料,形式为面砖图案,达到文化氛围的同时保证安全。设计中杜绝玻璃幕墙和干挂石材的使用,确保使用安全。6、科技、生态、节能、以人为本的绿色空间设计本项目属于教育服务建筑,设计也希望打造杭州的生态节能的教育服务示范建筑;设计中首先考虑简洁的形体,合理的朝向,争取最好的采光通风效果。教学楼设计南北通透,自然通风,建筑形体比较规整,在廊道上和教学楼走廊外部设置花坛,廊道上设有百叶既美观生态,又有遮阳的作用。本项目设立了多层次的生态绿色空间:包括下沉的半地下活动庭院,生态园与多层次的生态文化长廊,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休闲活动系统,为学生和教职工人员提供舒适的休闲,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设计还考虑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水3收集设施,满足绿化和厕所用水。园区绿化采用绿地花园的形式,现代时尚,同时绿地有起伏变化,增加覆土厚度,为种植大型树木提供基础,提升绿化品质;设计中还考虑采用了许多高效可行的节能措施,包括屋顶绿化,低辐射玻璃,透水地面等,打造生态,科技,节能的绿色建筑。四、总平面布局设计本项目总平面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安全,活动和学习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将教学、办公、生活服务区块布置在基地的东侧,西侧为体育活动区块。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在“动”、“静”分区的之间由一条多层次的生态文化长廊相连,有利于各个区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条中心轴。将食堂和宿舍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三栋教学楼沿东侧南北向布置,综合楼和体育馆分别布置在基地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与中间的图书馆报告厅自然的形成了主沿街面的气势,并配以学校文化展示墙,使得主入口立面丰富并具有层次感。在主入口的西侧设置了家长休息区,在主入口的东侧设置了校外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并且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专门在此区域做了接送车辆暂时停靠区和学生候车区,为学校的秩序和学生的安全性做出了保障。运动场地区将300米6道环形跑道,直到8道的操场布置在基地的西北侧,并且偏移的角度为北偏西15度符合了相关规范要求,同时设置了四个排球场地、三个篮球场地、看台和国旗升降台。在基地的四周围绕学校布置一圈围墙,方便学校的管理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五、交通设计由于基地东侧有很多规划居住用地,通过分析本项目的服务人流大多是通过基地南侧的转之路自东向西到达基地,所以设计中将人行主出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的转之路上,机动车入口设置在人行主出入口的东侧和基地的西侧,从而实现了人车的完全分流,保证了学生与教职员工的安全。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基地的西北侧和北侧,车库之间道路宽度为七米,消防车道沿基地的东侧和北侧环绕,宽度为六米,消防车可方便到达每一栋建筑。为保证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了学生家长等候区、校外机动车停车位、接送车辆暂时停靠区和学生候车区。本项目共设机动车位411个,其中地面车位34个,地下车位377个。六、建筑设计本项目设计由教学区、图书馆报告厅、生活服务区和体育活动区、地下停车库组成。教学区由三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两栋艺术创新楼组成。其中三栋教学楼为四层底部为半地下室活动区域,共设置普通教室54个普通教室,半地下室高度为2.9米,教学楼层高为3.9米,在教室两端设置楼梯,在教学楼的西端设置教师办公和卫生间。综合楼四层,底部设置半地下室活动空间,综合楼层高为3.9米,一层为行政办公楼层,二、三、四层设置了自然教室、计算机教室、书法教室、语音教室、劳动教室、音乐教室、教室休息室等。艺术楼和创新楼为2层,底部架空,层高为3.9米。设置了美术教室、多功能厅、学生作品展示等功能。图书馆报告厅设置在基地南侧,共设置两层,一层功能为报告厅,二层为图书阅览室,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为7.8米。报告厅可容纳500人。生活服务区包括食堂和教师宿舍,食堂共两层,一层层高为4.5米,二层层高为4.5米,面积为4214.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全校师生用餐需求。教师宿舍共5层,面积为3659.5平方米。体育馆共二层,一层包括舞蹈教室、科技活动中心、健身房、乒乓球室、消控中心等功能,层高为6米。二层设置了舞台、篮球场、体育器材室和相应的看台。4本项目设置一层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3206.88平方米。共设地下车位377个,共设两个车库出入口。七、造型与色彩设计我们突破了一般校园建筑的形象,建筑形体变化丰富,大气简洁的界面使建筑和人的关系更亲密。建筑体量虚实结合,讲究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融合。立面采用现代的处理手法来体现传统建筑的特点。立面材料上的运用以面砖式涂料、和素混凝土为主,充分利用材料的肌理和光影效果,以及建筑的形体来组合塑造建筑的个性。色彩上用传统的红砖色和白色这两种素雅高尚的色彩,既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又与周边建筑协调。屋顶运用斜坡屋顶的处理手法,使得建筑更具有个性而又不突兀。本建筑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内涵同周围的建筑和城市形成统一。八、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方便公共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在建筑出入口设残疾人和老年人专用坡道,无障碍停车位和无障碍卫生间。九、景观设计设计理念:生态育人之道学庭养才之境设计说明:设计主要体现“德、智、体、美”四个核心,将教学区4个院落打造为文化主题庭院,设计以优美的环境,主题的鲜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种“家”的感觉。“德”:品德,通过人文雕塑和品字形庭院空间划分,来体现育人之道的关键—品德崇尚,同时也给人来一种正能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智”:才智,利用绿化、景观亭、铺装为学生和老师打造一处幽静的读书空间和英语角。“体”:体格,学校不仅给学生提供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强健的体魄,设计将一些运动小雕塑和运动微空间体布置在内,给学生和老师在课余空间提供健身、漫步的好去处。“美”:美好,生态DIY、生态茅草亭、MINI生态花田、植物认领区共同打造了一块学校内部的世外桃源,让学生能完全融入大自然,让孩子天真美好的一面与大自然的美丽相互结合,形成学校内部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绿化设计:总体设计原则:植物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表现春花,夏盛,秋实,冬藏的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并添加色叶树种,丰富色彩;也增加夏季和冬季的开花树种,填补观赏期空缺,形成四季有景的景观。也结合学校的文化气息,寄意于植物景观。表现庄重大气,干净简洁,舒适的氛围。植物品种多选用中国传统的,富有内涵且具气节精气神的植物品种,如竹子,梅花,松,海棠,玉兰,茶花等。使学校文化与植物景观巧妙的结合,使其彰显于植物景观中。植物季相:季相是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生长过程的体现。植物在开花,结果,叶片变色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运用此特点,合理搭配,仿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