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安全风险监测双峰县中医院内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意义重大•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特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疾病的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疾病流行形势的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非常重视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意义重大1.疾病的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环境因素:•--城市人口拥挤,居住环境变差,饮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压力巨大,增加了传播机会•--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污染加重•食品生产加工中的问题:•--超量、滥用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生产、储存过程把关不严•--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问题•社会因素:•--经济不发达,导致生产设备落后,知识落后•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外就餐增多•--快餐增多•--注重新鲜,追求刺激和生活质量:生食、河豚•其他因素:•--国际贸易频繁,引起跨国传播•--病原微生物适应性改变•--新型病原体出现•--消费者意识不足等2.食源性疾病流行形势•流行形势不容乐观:已被认识的不断上升(如沙门氏菌感染);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O157:H7、李斯特菌);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分布广泛,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WHO2002年资料,每年世界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例,其中250万5岁以下儿童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腹泻还是造成世界婴幼儿和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存在严重威胁: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发展中国家流行情况难以估计•造成健康和经济负担:FoodNet监测显示,9种食源性病原体每年造成美国经济损失6.5亿到350亿美元;上海88年甲肝流行,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中国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品业的巨大打击和经济损失•大规模的流行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造成政治影响:2001年德国疯牛病,导致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引咎辞职;2003年辽宁海城城市学生豆奶中毒,学生家长进京上访,引起家长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分别受到行政处分2008年1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出上升态势。WHO认为,食源性疾病发病率高,涉及面广,是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2000年)--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由食物中毒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由食物中毒肇事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协助调查处理。对管辖有争议的,由共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辖或者指定管辖•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一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七章第七十四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二、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食源性疾病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WHO)--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分类:四类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食物中毒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铅、锡、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植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面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曼陀罗、毒麦、毒蘑菇动物性河豚鱼、猪甲状腺、动物肾上腺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异种蛋白产生的反应:蛋类、花生、乳类、黄豆、小麦、果仁、贝类、鱼类等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5-24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发生过食物过敏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传染病肠道霍乱、菌痢、伤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人畜共患口蹄疫、猪链球菌病寄生虫猪绦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肝吸虫病长期、慢性损害三聚氰胺、镉(痛痛病)、铅、汞、铝•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经食品传染的传染病--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指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明确的食物中毒不属于疑似病例/事件四类食源性疾病的特点食物中毒食传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长期慢性损害进食史有有有有潜伏期短,几分钟到几天不等较短时间较长发病人数集中发病不等一般是单人群体传染性无有无无临床表现类别不同,表现不同类别不同,表现不同比较特异表现不一病程多数较短不等一半较短较长是否有二代病例无可能有无无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道: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消化道:腹痛、腹泻休克急性、亚急性疾病,聚集性发病,事件多,现场处置多肠道传染病聚集性发病多,现场处置多,传染病防控介绍介绍较多;寄生虫病相对较少急性居多,单人发病,一般不会形成事件,疾控现场处置较少长期、慢性形成,有些一开始可能会以不明原因疾病或疑似异常事件报出三、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正确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可食状态、正常数量,以下不算:--非可食状态:未成熟的水果--非正常数量:暴饮暴食--特异体质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症状:过敏、过食辛辣食品导致的腹泻特点:常呈集体性暴发,但也可单门独户发病都吃过共同进食经历,病情与进食量有关潜伏短潜伏期短,从几分钟到几天集中发发病集中,短期内大量食用者会突然发病病情急病情来势凶猛,呈爆发性;有的很严重不传染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常于发病后突然上升又很快下降,无二代病人出现症状像中毒症状基本相同,治疗方法大致相似不分老少病情主要与进食量和抵抗力有关,与年龄关系不大正确、熟练了解各类食物中毒的潜伏期,对快速判断类别有重要意义•流行病学特点:--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数较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地区性特点:多数食物中毒发病有地区性。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新疆多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沿海多发,霉变甘蔗和酵米面食物中毒多发在北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流通加大,会有所变化?类别常见致病因素发生原因特点常见食物细菌性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肉毒梭菌、李斯特菌1.病禽、病畜2.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被污染3.直接接触食品的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自身带菌4.食品没有烧熟煮透,生熟食品用具没有分开,剩余食品没有低温储藏1.季节性较强;2.具有一定的潜伏期;3.胃肠道症状明显;4.多数恢复快,预后良好动物性食品(肉、禽蛋制品、奶及奶制品、海产品)、植物性食品(剩饭、凉菜、豆类、罐头、面类发酵食品)化学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砷化物、汞、镉、甲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油脂酸败、矿物油1.食品被有毒有害化学物污染2.误食3.添加剂、营养强化剂超量使用4.食品成分变质1.潜伏期短,有的仅几分钟;2.无季节性和地区性;3.发病急、死亡率高;4.临床表现不一被农药、杀鼠药污染的粮食、蔬菜等;误将亚硝酸盐当盐吃,误将砒霜当碱面吃;变质油食物中毒的分类、常见致病因素、原因、特点类别常见致病因素发生原因特点常见食物真菌性黄曲霉毒素、赤霉病变、霉变甘蔗、霉变大米1.误食2.谷物等储存不当,导致霉变,被食入1.有季节性和地区性;2.与饮食习惯、气候、食品种类有关;3.潜伏期较短;4.无特效解药霉变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动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棉子、发芽马铃薯、未熟豆浆、菜豆角、鲜黄花菜、大麻油、曼陀罗、毒麦、河豚鱼、动物肾上腺、毒蘑菇1.存储不当2.加工方法不当3.将天然有毒的动、植物制成食品1.独户或数户散发;2.潜伏期短;3.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4.植物性食物中毒多见神经系统症状;5.多数没有特效疗法豆角未完全煮熟中毒;发芽马铃薯未处理后食入;食入河豚鱼;误食动物肾上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目前的现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比较多,因出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有些规定不统一--规定的要求不完全一致组织管理单位、报告时间、报告范围、处置单位(卫生行政部门、食药监局、监督所、疾控中心、其他相关部门)--缺乏较完整的,能真正反映全国食物中毒情况的信息收集系统--食源性疾病是新扩展的概念,原来没有信息收集体系--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新的食品安全事故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我省目前报的6起中,全部是食物中毒事件,没有发生过其他类别的食源性疾病吗?尤其是经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事件?级别国家突发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Ⅰ级未包括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两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超出事发地省级政府处置能力的;--发生跨境(含港澳台)、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处置的。Ⅱ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事故危害严重,影响涉及省内两个以上市行政区域的;--省级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事故。食物中毒事件分级级别国家突发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Ⅲ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影响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给人民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市级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事故。Ⅳ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伤害人数30-99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影响涉及实际行政区域内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给大众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县级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事故。其它要报告的内容--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除以上提到的食物中毒事件外,其他的食物中毒事件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开始以前,没有要求报告,现在只要形成事件,就要报告•食品安全法:发生事故后2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单位)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在事件处置完毕一周内完成报告()•属法定传染病的经食物传染的疾病要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按照有关要求报告:2小时•符合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也要进行报告:6小时目前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涉及四个网络/体系报告的规定—报告时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食物中毒报告体系大疫情网•因目前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