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姓名:张彦琛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1班学号:提交日期:2015-10-31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1.1研究背景财政作为一国政府的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尤为必要。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税收收入等。(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3)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4)从业人员数:人口中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数。不包括从事家务劳动人口、就学人口、长期患病不能工作人口、年老或退休人口等。(5)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有以下来源: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资源税、筵席税、印花税等。1.2研究目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本文从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税收总额四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和税收总额4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以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财政收入进行预测,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2.1数据的收集和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经搜集整合,得到表一如下:表一1991-2013年我国财政具体数据年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税收总额(亿元)(亿元)(亿元)(万人)(亿元)19913149.483386.6221781.5654912990.1719923483.373742.2026923.5661523296.9119934348.954642.3035333.9668084255.3019945218.105792.6248197.9674555126.8819956242.206823.7260793.7680656038.0419967407.997937.5571176.6689506909.8219978651.149233.5678973.0698208234.0419989875.9510798.1884402.3706379262.80199911444.0813187.6789677.17139410682.58200013395.2315886.5099214.67208512581.51200116386.0418902.58109655.27279715301.38200218903.6422053.15120332.77328017636.45200321715.2524649.95135822.87373620017.31200426396.4728486.89159878.37426424165.68200531649.2933930.28184937.47464728778.54200638760.2040422.73216314.47497834804.35200751321.7849781.35265810.37532145621.97200861330.3562592.66314045.47556454223.79200968518.3076299.93340902.87582859521.59201083101.5189874.16401512.87610573210.792011103874.43109247.79473104.07642089738.392012117253.52125952.97519470.176704100614.282013129209.64140212.10568845.276977110530.702.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国家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年末从业人员数、税收总额作为解释变量(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tY为财政收入,1tX为财政支出,2tX为国内生产总值,3tX为年末从业人员数,4tX为税收总额,0,1,2,3,4表示待定系数,tu表示随机误差项。三模型检验及分析结果3.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把实验所收集表一中的数据从Word文档复制到Excel,并进一步导入到SPSS数据文件中进行回归分析。选择菜单“分析—回归—线性”,先采用进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如下表二系数相关a模型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1相关性税收总额1.000.572-.699-.813年末从业人员数.5721.000.033-.844财政支出-.699.0331.000.155国内生产总值-.813-.844.1551.000协方差税收总额.007.003-.002.000年末从业人员数.003.0048.211E-5.000财政支出-.0028.211E-5.0017.669E-5国内生产总值.000.0007.669E-5.000a.因变量:财政收入由表二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通过共线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解释变量的共线性最严重。3.2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出结果进行表三模型汇总d模型RR方调整R方标准估计的误差11.000a1.0001.000686.4309021.000b1.0001.000408.8954631.000c1.0001.000331.78641a.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b.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c.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财政支出。d.因变量:财政收入表三显示了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三个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由表可知,引入4X得到模型1,模型1的R方为1.000,调整R方为1.000,4X对Y影响显着;同时又引入3X得到模型2,模型2的R方为1.000,调整R方为1.000,3X,4X对Y影响最为显着;进而引入1X得到模型3,由其调整R方近乎为1,且标准估计的误差也越来越小,说明模型1,2,3的拟合效果很好。表四模型的方差分析Anovad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1回归3.336E1013.336E1070809.524.000a残差9894934.96921471187.379总计3.337E10222回归3.337E1021.669E1099796.663.000b残差3343909.92720167195.496总计3.337E10223回归3.337E1031.112E10101052.821.000c残差2091562.23519110082.223总计3.337E1022a.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b.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c.预测变量:(常量),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财政支出。d.因变量:财政收入表四给出了三个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模型1的F值为70809.524,Sig.值为0.0000.05。模型2的F值为99796.663,Sig.值为0.0000.05。模型3的F值为101052.821,Sig.值为0.0000.05。模型1,2,3都通过F检验,可见模型1、模型2与模型3在整体上都是显着的。表五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的95.0%置信区间B标准误差试用版下限上限1(常量)-1191.472201.614-5.910.000-1610.752-772.192税收总额1.169.0041.000266.101.0001.1601.1782(常量)16148.6682772.7975.824.00010364.71621932.620税收总额1.191.0041.019268.701.0001.1821.200年末从业人员数-.250.040-.024-6.260.000-.333-.1673(常量)13813.6772354.0025.868.0008886.69418740.660税收总额1.034.047.88422.086.000.9361.132年末从业人员数-.214.034-.020-6.295.000-.286-.143财政支出.124.037.1323.373.003.047.200a.因变量:财政收入表六系数相关a模型税收总额年末从业人员数财政支出1相关性税收总额1.000协方差税收总额1.929E-52相关性税收总额1.000-.807年末从业人员数-.8071.000协方差税收总额1.965E-5.000年末从业人员数.000.0023相关性税收总额1.000-.367-.997年末从业人员数-.3671.000.309财政支出-.997.3091.000协方差税收总额.002.000-.002年末从业人员数.000.001.000财政支出-.002.000.001a.因变量:财政收入由表五、表六给出了回归模型的非标准化估计系数、标准化估计系数、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结果以及共线性统计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和相关系数。看表五在模型1,2,3中,对应t统计量的Sig.的值均小于0.05,则说明每个系数对Y的影响是显着的。模型1,2的共线性统计量中VIF10,则克服了共线性的影响。但模型3中的两个方差膨胀因子VIF100,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表六中模型3的相关性系数矩阵显示财政支出与税收总额的相关性非常高,达到0.997,模型3没有通过统计显着性检验,而模型1,2都通过了统计显着性检验,由表可得两个回归模型:模型14-1191.472+1.169ttYX模型23416148.668-0.2501.191tttYXX综上,由于模型2的残差要比模型1的残差小,则样本回归方程为3.3经济含意从模型可以看出,在我国,税收收入与财政收入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有重大的促进作用;41.191税收收入每增加1%,财政收入就增加1.191%;财政收入的增长对从业人员数的增加有一定依赖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