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资料-CAL-FENGHAI.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Company.2020YEAR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学说体系。广义:除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之外,还包括所有后继者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民族国家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立场和方法对其进行探讨所形成的全部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鲜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三、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中总是为社会发3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的改造和变革。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性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五、物质存在的形态及其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4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定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外部物质世界;在社会历史观上,它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视精神、意志、动机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天才”史观。七、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联系具有普遍性:51.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其一,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二,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其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八、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全部内容6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九、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定义。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7不可知论:是与可知论相对,为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以往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对立统一。认识的本质与过程;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复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8十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1、主客关系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十二、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十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9(2)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十四、请列举哲学史上不同的真理观,并说明各自对应的评价标准有人认为,应当以“圣人”的意见为标准、如主张“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有人认为,应当以自己的观念、意见为标准,如王阳明把所谓“良知”作为“自家标准”;有人认为,应当以多数人的意见、感觉为标准,如贝克莱所说的“集体的知觉”就是“实在性的证据”;有人认为,应当以概念是否清楚明白为标准,如笛卡尔就持有这种观点;黑格尔虽然接近于主张以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他所讲的实践仍然是一种精神的活动;实用主义者主张以“有用”、“效果”为标准。十五、价值的定义。价值评价的定义。价值:具体历史过程中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0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评价。十六、影响价值评价的因素有哪些?1、功利因素:物质和精神的2、情感因素:由生活实践决定而作用有限,要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冲突。3、道德因素:是其它价值的尺度和基础,事物有时仅仅因为其具有道德价值而存在。4、审美因素: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日益严重5、客观条件因素:价值选择时要考虑客观条件,超越条件是不现实的。十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而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十八、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是什么?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都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1、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而要进行生产就必须要有原材料、生产工具,同时还要有进行生产的人。因12此无论是脱离了地理环境还是脱离了人本身,社会都不可能存在和发展。2、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能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作用:1、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消极作用。十九、改革、改良和社会革命的关系。三者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他们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二十、劳动价值论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3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关系提供理论依据;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2.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C.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二十一、剩余价值论1.定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