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考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易错知识点(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5)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2)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谋生手段)的性质和特点。(4)重要意义: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3.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4.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3)内在要求: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宏观调的控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7.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9.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0.尊重文化多样性(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11.(1)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博大精深①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13.我国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最广泛——民主权利广泛、民主主体广泛(2)最真实——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最管用——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确保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保障了人民权益1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2)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15.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1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监督体系①行政系统外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的监督;监察委员会的监督。②行政系统内部:主要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17.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19.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的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③自治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④核心内容:自治权。22.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对外独立性),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23.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2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2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6.(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3)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7.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8.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9.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0.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31.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3.(1)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34.(1)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抓住主流。(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5.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发展的实质)。36.(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38.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8.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要看他的贡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两个特征。2020江苏省政治合格性考试基础知识(二)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4)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国家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规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4.贯彻新发展理念(1)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3)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4)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5)共享发展——解决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6.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内涵: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2)特点: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