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理..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四川省特级教师⊙凉山州专家型教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西昌学院客座教授欢迎访问业锋教育在线(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QQ:178990915电话:18981539788E-mail:jksyf@163.com2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一、校本课程•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一、校本课程(一)校本•校本可以理解为以校为本或学校为本。•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为了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二)课程1.课程•广义的理解:•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包括制度的和非制度的)•狭义的理解:•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我们所指的课程是狭义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靠课程去实现的。•形象地讲,课程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一路上都有些什么风景,他会有些什么样的体验,因此,它也叫做“路程”,或者叫“学程”。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与管理。2.课程的分类•从形式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从层次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内容包括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如项目课程、经验课程、技能课程等。(三)校本课程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2.理解校本课程•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该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3.校本课程的类型:•(1)显性校本课程与隐性校本课程•(2)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3)个别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部分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课程。4.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1)“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泛指在学校里实施与开发的所有课程。而校本课程仅是指狭义的学校的课程,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课程里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言之,学校课程指向课程管理的主体,校本课程则是指向课程的形态。(2)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为规范和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平台;•原来的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如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态,可以直接归入校本课程,而有些则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加以改造、规范和发展。•重要的是应该把“课”“学科”意识提升到“课程”意识,使课程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局限于活动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学科课程或者其他类型课程都可以纳入进来。(3)“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是活动课程;而校本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它们有不同的开发与决策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与设计过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一是看课程权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是选修课程。•二是看设计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三是看设计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实际开发、设计的。(4)“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同点: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同属于学校课程。•不同点: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是选修课程,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是必修课程。(5)“校本课程”与自编教材•开发校本课程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教材,但要尽量限制),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应于三种课程,有三种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有优劣,把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结合起来,发挥不同层次课程开发的优势,扬长避短,将有利于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国家课程是统一性、规范性,校本课程是个性、差异性灵活性,二者是互补的。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1.基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即育人的需要,这是主要原因。•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宗旨,课程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设置和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教师发展或是学校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从学校课程看,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学生共性发展的必修课程,包括:国家课程的活化,即如何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即如何将地方课程整合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这是体现国家教育愿景和地方教育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是必修的。•第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即:满足学生个性兴趣需要的多元化、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体现学校教育愿景,是个性化。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的是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首要的一步是做好需求评估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这一步,课程开发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化”的根本原因。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即促教的需要,这也是重要原因。•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智慧,提高课程创生力,实现从“教学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的转型。•这种课程创生力,不仅体现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主要工作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也是教师课程创生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发掘教师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并将这一资源转化为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内外两种途径,其中,内部途径是内生力量,是最有效的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最有力的内部途径,也是实现每一个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捷径。•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提出的“结合学校优势”这一要求的体现,即: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必然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前提。•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提高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3.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即:兴校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使学校课程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征,学校特色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或者说是自然结果;特色学校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4.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六)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校本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自行选择能够使其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并激发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

1 / 1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