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关键性问题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阴阳的概念及其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思考题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1.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古人探索宇宙本质和解释宇宙的一种世界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2.历史沿革:(1)形成于西周:《周易》的易卦(2)春秋战国时期应用于医学理论:《黄帝内经》(一)阴阳的产生:指日光的向背(二)阴阳学说的形成:由单纯的物质概念上升为(日光的向背)哲学概念(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事物的阴阳属性2.阴阳属性的划分标准火的特征——升腾、温暖、向上、热烈等——属阳水的特征——静止、寒凉、向下、清静等——属阴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实物可见,是用来标示事物特性的概念火、水《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4.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三)阴阳的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和可分性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2.阴阳的关联性: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用阴阳来说。3.阴阳的相对性①属阴属阳是相对比较而言。②阴阳无限可分(阴阳的可分性)③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1)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如:(2)阴阳双方对立是绝对的“阴主静,阳主动”“阴主内,阳主外”春夏——温热——阳气上升,制约寒凉之气秋冬——寒凉——阴气上升,制约温热之气(3)阴阳即是对立又是统一的:阴平阳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互根互用(1)互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互用——相互资生相互助长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2)互相互用的表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周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的一种最佳状态(即“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互藏概念——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涵阳,阳中涵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二气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又是构建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阴中寓阳,因而阴依阳机时存在,阴以阳为根机时化;阳中涵阴,因而阳依阴而存在,阳以阴为源而生。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消长平衡3.阴阳消长的形式:阳消阴长、阴消阳长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1.概念:是指阴阳在不断地消长运动中维持相对的平衡状态。2.导致消长的原因:阴阳对立、阴阳互根。4.阴阳消长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5.阴阳消长超出一定的限度,则出现转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发生转化的前提和条件:极或重量变质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1.概念:指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2.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阴上部下部体表体内腰背胸腹六腑五脏物质和功能之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病理变化的总纲(十六字总纲)1、说明疾病的发生,区分病因属性阴阳正气精(血、精、津液)气邪气寒、湿风、热、暑、燥(1)阴阳偏盛(指邪气有阳盛或阴盛)(2)阴阳偏衰(指正气有阳或阴的不足)阳盛则热,导致阴病阴盛则寒,导致阳病邪气盛则实阳虚则寒,导致虚寒证阴虚则热,导致虚热证精气夺则虚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如心的辨证:心阳虚,心阴虚,心火亢盛表、热、实——阳里、寒、虚——阴(五)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的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用于阴盛,配以助阳药物热者寒之,用于阳盛,配以养阴生津药物“补其不足”即“虚者补之”阳偏衰——阴盛——温阳祛寒阴偏衰——阳盛——滋阴降火•1、就人体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2、就其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体内为阴。•3、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4、经络系统的阴阳属性•阳经:属腑而行于肢体外侧面的为阳经。•阴经:属脏而行于肢体内侧面的为阴经。•督脉:行于背,总督一身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行于腹,有妊养一身之阴经的作用,阴脉之海。•5、人体之气,含有具有不同作用和运动趋向的阴阳两部分•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作用和运动趋向。•阴气: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和运动趋向。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关键性问题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五行的概念、特性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思考题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起源五方《尚书大传·周传》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五材五行《左传》(二)五行学说的概念:是研究五行的内涵,特性及生克规律,并以五行特性为依据归类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并以生克规律来阐释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古代哲学理论。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一)五行的基本概念指客观世界存在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附:五行系统表1.木曰曲直:“曲直”指树木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直的特性,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和舒畅等性质、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2.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火。3.土爰稼穑:指人类种植物和收获谷物,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4.金曰从革:从革为变革之意,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5.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向下、滋润、闭藏的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革:本义:去毛的兽皮。《说文》:“革,兽皮治去其毛。”引申为变革。《说文解字注》:“治去其毛,是更改之义。”(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1.归类法(1)取象比类:确定五行属性的方法之一。“取象”即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件事物特有的征象相比类,以确其五行归属。(2)推演络绎:确定事物五行属性的方法之一。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自然界五行人体方位气候发展过程五色五味时令脏腑五官形体情志五液五华东风生青酸春木肝胆目筋怒泪爪南暑长赤苦夏火心小肠舌血脉喜汗面中湿化黄甘长夏土脾胃口肌肉思涎唇西燥收白辛秋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毛北寒藏黑咸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发2.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3.对五行归类的看法(1)五行归类,是古人对事物现象进行分类和论理的一种方法。(2)在中医学中,将人体生活活动和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以说明人体自身和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3)其基础是必须“五数”,很难符合本物的本来现象。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般状态下(即生理状态下):相生、相克特殊状态下(即病理状态下):相乘、相侮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生(1)含义:相互资生、助长、促进(2)次序(3)关系:“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木生我生生我木火土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克(1)含义:相互克制、制约、抑制(2)次序(3)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木土水火金克克克克木克我克克我所不胜所胜水火金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1)含义:制约、生化(相生+相克)(2)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关系。(3)规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制化(生理)木(我)(子)火(我生)(母)水(生我)(克我)金(所不胜)(我克)土(所胜)(1)定义: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胜气:一行亢盛,对“已所胜”的过度克制。复气:引起“己所不胜”的报复性压制。五行胜复(子复母仇):指五行中的一行亢盛(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复气)的报复性制约,而使五行之气归于协调平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胜复(2)胜气和复气的关系:复气是胜气的所不胜。“有胜则复”、“子复母仇”胜气复气关系:复气是胜气的所不胜木火土金水金水木火土金是木之所不胜水是火之所不胜木是土之所不胜火是金之所不胜土是水之所不胜(3)胜气复气的调节规律木胜(胜气出现)克土引土衰,土衰制水不及出现水盛,水盛克火引起火衰,火衰制金不足引起金旺,金旺(产生复气)克木,使木气亢盛得以平复。木(胜气)金(复气)火水土木旺土衰土衰水盛金胜克木火衰金旺水盛火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乘(1)含义(2)次序(3)原因木土水火金乘乘乘乘木乘②不及:难以抵御其“所不胜”①太过:对“所胜”克制太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相克太过,即“倍克”。正常过弱正常过亢乘乘木木土土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侮(1)含义: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克制(2)次序(3)原因木金火水土侮侮侮侮木侮②一行不及,则受所胜(我克)之行所侮①一行太过,去侮所不胜(克我)之行即“反克”、“反侮”。金木(旺)木(虚)土侮侮太过不及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乘与相侮的联系、区别(1)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的克制太过;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相反的克制异常。(2)联系:相乘时可同时发生对另一行的反侮;相侮时可同时发生对另一行的相乘。水气不足水气有余“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大论》)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乘侮规律金木(有余)土克我我克侮所不胜(木旺侮金)制其所胜(木旺乘土)所不胜所胜金木(不及)土所不胜所胜我克克我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1.母病及子:母病虚弱引起子亦不足,终使两行皆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母子相及2.子病犯母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盛(子病犯母)子行虚弱,导致母行不足(子母俱虚)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子盛母衰(子盗母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木性舒展、升发、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2、说明五脏的某些相互关系(1)以五行相生的理论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木生火——肝血滋养心火生土——心阳温煦脾运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金生水——肺气肃降水液下归于肾水生木——肾精滋养肝血(2)以五行相克的理论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金克木:左升右降木克土:疏泄,防脾土壅滞土克水:以土制水火克金:心阳温煦,防肃降太过3.阐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合一五行系统,将人体脏腑、形体、官窍、情志分归五行,构成五个生理系统。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五脏的某些病理变化及其传

1 / 1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