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解读1bjhk前言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期修订发布的内部审计业务规则和制度规范:一个基本准则,一个规范;二十个具体准则。五个实务指南构成。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至此形成。2bjhk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具有三个特点:1.提升了准则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理念;3.增强了准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bjhk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03年版,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版,十一条)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版,七章二十一条)4bjhk具体准则具体准则分类:2101-2109号:作业类,即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技术;2201-2204号:业务类,即审计类别;2301-2307号:管理类,即审计管理。5bjhk具体准则《新具体准则》和《老具体准则》相比较:一是老具体准则没进行归类,按出台先后顺序编号发布;新具体准则归类编号发布;二是老具体准则29个,新具体准则缩减合并到20个。6bjhk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1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审计报告第3201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第3202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物资采购审计第3203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第3204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7bjhk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结构:六章三十三条(老准则六章二十七条)第一章总则(一至三条);第二章一般准则(四至九条);第三章作业准则(十至十九条);第四章报告准则(二十至二十三条);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二十四至三十一条)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至三十二条)8bjhk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新《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力求在文字表述、制度设计、工作要求、操作规范上和国际接轨。主要参照: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9bjhk第一章总则新准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这条讲制定准则的目的和依据。)老准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10bjhk《新准则》第一条解读新老《准则》对照:1.把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作为制定准则的三个目的之一,彰显了内审质量的重要;2.制定准则的依据有所变动。依据提高到《审计法》及《实施条例》的层面,彰显了《基本准则》的严谨、高端和大气。11bjhk第一章总则新: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条讲内部审计的定义。)老: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12bjhk《新准则》第二条解读新老《准则》对照:1.《新准则》:内部审计是“确认和咨询”活动;《老准则》: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活动”,方法和手段中不再提“合法性”,强化了内审的客观性、从属性和服务性。“确认”,包含的内容远比监督更宽泛。2.《新准则》提出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老准则》没有。表明,更加重视内部审计的方法的科学性、现代性和规范性。提出要求:审计方法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3.《新准则》:内审的任务主要是“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老准则》的提法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表明《新准则》把内审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业务活动”,不仅局限于“经营活动”,从而扩大了内审工作领域,还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审计内容,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组织发展的需要。4.《新准则》明确提出,内审的目的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老准则》没有。使内部审计的定义更加完善和科学。13bjhk第一章总则新: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这条讲准则适用范围。)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14bjhk《新准则》第三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新准则》增加了适用范围。“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表明,除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外,还有两类不属内部审计的人员,如:聘请委托中介机构及社会审计人员、其他临时参与内审业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期间也应遵守《基本准则》。15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新: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条讲建立内审机构的条件。)老: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16bjhk《新准则》第四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强调组织应当设置内审机构和配备内审人员,而不是有内审机构的才考虑配备内审人员。这就把建立内审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到制度的层面。2.《新准则》强调配备内审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而不只是“执业资格”。执业资格只是专业技术资格,还应有职业道德、工作实际能力,在配备人员时都应一并考虑。17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这条讲内部审计章程的规定内容。)18bjhk《新准则》第五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该条为《基本准则》新增加内容。强调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和内部审计目标、职责和权限的重要性。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现实,以及内审职责和权限的履行。内部审计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内部审计目标;(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内部审计范围;(4)内部审计标准;(5)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19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新: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这条讲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老: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20bjhk《新准则》第六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业务活动”比《老准则》第八条提出的“经营活动”的概念宽泛;2.《新准则》将《老准则》“内部控制”更改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适应现代管理活动的需要所作出的变更。21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新: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这条讲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老: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22bjhk《新准则》第七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新准则》在“职业道德”、“职业谨慎”方面的措辞力求更加准确恰当。简而言之: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诚信正直、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践行保密。23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新: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这条讲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后续教育。)老: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24bjhk《新准则》第八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将专业能力和继续教育从《老准则》第六条放后到第八条,顺序上更合理。2.《新准则》强调“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继续教育的关系。使该条内容更加明确简练。25bjhk第二章一般准则新: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这条讲内审人员的保密义务。)老: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26bjhk《新准则》第九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用新增了有关审计保密的内容,替换了“人际交往”和“沟通”;2.“人际交往”和“沟通”。《新准则》第二十四条提到:“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第三十条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做了专门强调。27bjhk第三章作业准则新: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这条讲审计作业中的审计风险。)新: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这条讲审计作业中的重要性原则。)老: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28bjhk《新准则》第十、十一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把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分为两条来表述,《老准则》为一条。2.《新准则》特别强调:要“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来实施内审业务,而《老准则》只是“充分考虑”一笔带过。3.《新准则》特别强调:要“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而《老准则》只是“充分考虑”一笔带过。29bjhk第三章作业准则新: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这条讲编制年度计划应遵循哪些依据。)老: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30bjhk《新准则》第十二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文字上作了适当修改;2.《新准则》第十条、第十二条两次提到“组织风险”问题,由此可能,内部审计的开展要充分重视和考虑“组织风险”。31bjhk第三章作业准则新: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这条讲审计方案。)新: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这条讲审计通知书和审前准备)老: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32bjhk《新准则》第十三、十四条解读新老《则》相对照:1.《新准则》第十三条、十四条明确提出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审计编制项目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老准则》只是提到送达《审计通知书》和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2.《新准则》在审计程序上要求更加严格、完善。送达《审计通知书》连三日前都明确提出来了。33bjhk第三章作业准则新: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这条讲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新: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舞弊风险,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这条讲舞弊行为的检查和报告。)老: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34bjhk《新准则》第十五、十六条解读新老《准则》相对照:1.《新准则》没有象《老准则》那样提出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而侧重提出“审查和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即一是“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二是“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三是“舞弊风险”和“舞弊行为”。这里包含了几种审计业务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