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蒲云霞《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8页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本节课的:一、在学习新课之前,做好铺垫。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只是从表面上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只是从感观上认识,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并不知道。因此,在本节课探讨新知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都是四边形,有四条边,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四条边中,较长的两条边叫长,较短的两条边叫宽,并且长方形的对比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为学生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了铺垫。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引导归纳的方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有了多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学生对用逐边相加的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不陌生,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会用这种方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但要根据长方形边的特点求长方形的周长,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到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说说自己在计算时是怎么想的,然后,把小组内与自己不同的计算方法补充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全班交流时我让小组代表将本组所有的计算方法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四边之和=长×2+宽×2=(长+宽)×2。三、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不再困难,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计算的方法,然后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四、通过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异同,让学生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在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异同,学生容易得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用求四边之和的方法求周长,不同点是正方形可以用边长×4的方法求周长,而长方形却不能。我随机提问:那为什么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的方法而长方形却不能?学生会回答: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时我告诉同学们:正因为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一切特征,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五、全课小结时我让学生看本节课的课题和内容,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部分学生会回答:本节课的课题是长方形的周长,而学习的内容却既有长方形的周长又有正方形的周长。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呢?学生会回答: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六、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在探索新知之前,让学生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为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做了铺垫。2、引导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小结时,用追问的方式强化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特征。七、疑惑之处在评课时,同教研组的部分老师认为:不应将用四边相加求周长的方法板书,也有的老师认为:在总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应让学生选择出比较简便的计算周长的方法。而我却认为:只有自己理解了的方法才是最简便的方法,没有必要让学生非用同一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