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深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封面(略)目录3.4.1工程概况和特点…………………………………………………………3.4.2井点降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3.4.3井点回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3.4.4深基坑降水工程监理验收…………………………………………………3.4.1工程概况和特点(略)3.4.2井点降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轻型井点的钻孔直径不小于300mm,管井井点的钻孔直径不小于500mm。2.在松软或松散易缩孔、塌孔的土层中钻探施工时,应采用清水水压钻进。且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要求送水泵压不得低于2MPa,流量不小于20m3/h。3.钻孔完毕后,应立即测量深度,钻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点管埋设深度大0.5m~1.0,以保证井点管下至预定深度。4.在井点管周围投滤料时,应采用边向孔内送水边投滤料的方法,以保证填入的自不被泥沙堵塞,有利于上层地下水通过井点孔向下部疏导。同时滤料投入量应不少的95%。5.到设计预定孔深后,应加大泵量冲洗,将孔内土块及泥浆冲洗出孔口,使孔内水体的含泥量不大于5%,此时监理员应到场检查。6.井点施工结束,施工人员应立即组织洗井,洗井应水正常,井点底部不存砂为止,监理员到场检查。7.当每组井点施工结束,施工方应立即在集水管的中部位置着尽量降低高程,泵组吸水口与集水管、井点连接管的高程尽可能一致。8.随机检查降水系统各部件,要求连接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漏电,同时还应注意正反转,防止反转。9.在试抽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定时观测抽水流量、工作压力、真空度以及观测孔的并做好记录,核检抽水量与设计计算值是否相符,试抽阶段的出水量应大于设计计算值可随时抽检,根据水位下降的趋势,分析其降水效果。如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出入,应及工单位调整降水设计方案。10.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在降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lOd,施工人员应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监理人员殖时校对。进入雨期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11.对于轻型井点降水,在观测水位、流量的同时,对水泵的工作压力,真空度、电压、电流进观测与记录,分析运行是否正常,发现问题或异常及时处理,使工作水压力、真空度与降水深抽水量保持正常关系。12.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不得停泵。3.4.3井点回灌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叫耀井点埋设方法及质量要求与降水井点相同。2.回灌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尽可能保持抽灌平衡,既要防止灌水量过大,参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灌水量过少,使地下水位失控而影响回灌效果。为此,要在原有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在基坑纵横轴线及原来建(构)筑物附近设置水位观测井,以测量地下水位标高,固定专人定时观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抽水量或灌水使原有建(构)筑物下的地下水位保持一定的深度。3.回灌注水压力应大于0.5个大气压以上,为满足注水压力的要求,应设置高位水箱,其高度据回灌水量配置,一般采用将水箱架高的办法提高回灌水压力,靠水位差重力自流灌人土中。4.要做好回灌井点设置后的冲洗工作,冲洗方法一般是往回灌井点大量地注水后,迅速进目水,尽可能地加大地基内的水力梯度。5.回灌水宜采用清水,以保持回灌水量。同时也必须及时校核灌水压力及灌水量,当产生堵塞时,应立即进行井点冲洗。6.回灌井点必须在降水井点启动前或在降水的同时向土中灌水,且不得中断,当其中有一故停止工作时,另一方也应停止工作,恢复工作亦应同时进行。3.4.4深基坑降水工程监理验收1.验收要求(1)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2)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3)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4)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毛(5)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8的规定。2.验收资料(1)降水设备埋设记录(井管、点埋设深度、标高、间距、填砂砾石量、抽水设备设置位置与标高)。(2)降水系统完成后试运转记录;如发现井管(点)失效,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再试运转记录。(3)每台井点设备每台班运行记录。(3)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每天检查井内外观测孔水位记录,当坑外环境受到影响的处理记录。表3—8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排水沟坡度‰1~2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2井管(点)垂直度%l插管时目测3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150用钢尺量4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200水准仪5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mm≤5检查回填料用量(5)降排水设计文件。(6)如坑外采用井点回灌技术处理时,回灌前后水位升降记录等。(7)降排水停止与拆除及地下建(物)筑物标高变化的测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