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轮椅与助行器临床康复工程学授课对象:2013级康复治疗学本科主讲人:徐森明临床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2015年3月24日目录轮椅助行器()一学习目的1、熟悉轮椅的分类、结构2、熟悉助行器的结构与分类3、掌握轮椅和助行器的选配轮椅一()轮椅一轮椅是带有轮子的座椅,主要用于功能障碍者或行走困难者代步。轮椅既是常用的代步工具,也是个人转移的重要辅助器具。轮椅()一轮椅按驱动方式手动轮椅电动轮椅按大致结构折叠轮椅固定轮椅按使用对象成人用轮椅儿童用轮椅婴幼儿用轮椅按主要用途标准型轮椅偏瘫用轮椅截瘫用轮椅竞技用轮椅站立轮椅(一)分类方法轮椅()一二、轮椅结构标准型轮椅组成:轮椅架、车轮、轮胎、靠背、脚托及腿托、扶手等部分。轮椅()一偏瘫者:单侧手驱动的轮椅轮椅()一截瘫有压疮者:俯卧式轮椅轮椅()一不宜久坐或久站者坐立两用轮椅下肢截肢者重心调整过的轮椅轮椅()概述一轮椅()一一般患者:标准轮椅轮椅()一残疾人或年老体弱者:电动轮椅轮椅()一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轮椅()一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轮椅()一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轮椅()一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轮椅()一测量用具:测量用坐椅、皮尺等要求:坐在测量用坐椅上,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足底着地,有矫形器者需要佩戴矫形器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座位高度:测量腘窝至地面高度一般为45~50cm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座位宽度:测量坐位时两侧臀部最宽处的距离再加5cm,一般为40~46cm。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座位深度:测量臀部向后最突出处至小腿腓肠肌间的水平距离再减5cm,一般为41~43cm。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扶手高度:测量在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度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时肘下缘至椅面的距离再加2.5cm即为扶手的高度,一般为22.5~25cm。轮椅()一靠背高度:测量从坐椅面到腋窝的实际距离再减去10cm;高靠背的高度是测量从坐椅面到肩部或后枕部的实际高度。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坐垫与脚踏板的距离:最佳距离坐好后,双脚放在脚踏板上,腘窝处大腿前端底部与坐垫之间约4cm。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脚踏板高度:应与地面至少保持5cm轮椅全高:为从手推把上缘至地面的高度,一般为93cm轮椅尺寸和大小测量轮椅()一双上肢无力,手指可搬小把手或按动开关者,选用电动轮椅手握力不够,加粗手轮或选择带把手轮力弱者,安装车闸延长杆不能独立进出轮椅者,选用能向两侧分开的脚踏板髋关节屈曲受限者,选用可倾斜式靠背轮椅膝关节屈曲受限者,选用可抬起的脚踏板支架轮椅()一双下肢完全瘫痪者,选择带腿托和脚跟环的轮椅不能维持稳定坐位者,应加用安全带下肢截肢,要把轮椅的车轴后移,安装倾斜杆在城市街道使用,宜选用实心小轮胎;在路面差的环境中使用,宜选用充气稍大轮胎需坐在轮椅上工作和就餐者,应选用台阶式短扶手,或轮椅桌轮椅()一适应证: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等高龄老人、步履困难易出意外者、长期卧床者轮椅使用轮椅()一轮椅使用禁忌证:严重的臀部压疮或骨盆骨折未愈合者,不宜使用坐式轮椅缺乏足够视力、判断力和运动控制能力者,不宜选用电动轮椅轮椅()一轮椅使用使用步骤1、操作前的检查与调试技术2、乘坐轮椅前的准备排空大小便移去障碍物打开轮椅并移动到方便转移的位置关紧车闸,抬起脚踏板轮椅()一轮椅使用使用步骤3、轮椅中的坐姿与维持一般要求乘坐者在轮椅中保持躯干直立,两侧对称、安全舒适、功能最好的姿势。姿势异常者需定制特殊的轮椅座位及座位系统来校正或维持坐姿。轮椅()一轮椅使用轮椅使用注意事项他人推轮椅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是否正确;平衡功能障碍者应用腰带固定;行进速度宜缓慢自己操作轮椅时,要掌握操作要领,坐姿正确、保持平衡在推轮椅的过程中要看前方,随时观察周围环境推折叠轮椅或在不平的地面推轮椅时应抬起脚轮轮椅()一轮椅使用轮椅使用注意事项长时间乘坐轮椅者,要特别注意压疮的预防长时间使用轮椅者,应戴无指手套应在台阶处修建坡道并防滑,在侧面安装扶手不使用轮椅应把车闸打开,定期对轮椅检查与保养高位截瘫患者乘坐轮椅时应有人保护轮椅()一轮椅处方轮椅助行器二()助行器二用于辅助人体行走的所有器具统称为助行器具()助行器二增大身体支撑面保持稳定性减轻下肢负荷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作用()助行器二分类助行杖助行架()助行器二(一)助行杖用于辅助人体行走的杖类器具,分为手杖和拐杖()助行器二(一)助行杖1、单足手杖组成:把手、支撑杆、套头分类:直立手杖和减力手杖()助行器二(一)助行杖2、多足手杖组成:把手、基座、支撑杆特点:支撑面广且稳定分类:四足手杖、三足手杖()助行器二(一)助行杖腋杖组成:腋托、把手、支撑杆、套头分类:固定式和可调式特点:移动性好、稳定性较差,易致腋神经损伤负重点:中间的把手()助行器二(一)助行杖矫形拐结构上:比腋拐少了一边功能上:比腋拐轻、美观()助行器二(一)助行杖前臂拐结构:把手上有弧型前臂套特点:轻便、美观,对腕关节有保护作用,但稳定性较差,对躯干力量有较高要求()助行器二(一)助行杖腋下拐结构:类似前臂拐,但上臂套代替了前臂套()助行器二(一)助行杖四足拐组成:前臂套、把手、支撑杆和四足基座特点:稳定性较好,但重量相对较大()助行器二(一)助行杖平台拐组成:把手、前臂托、支撑杆和套头特点:平衡与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助行器二(一)助行杖H型拐组成:2个前臂拐与1个曲线型金属杠特点:稳定性好,兼顾了前臂拐与助行架的优点()助行器二(二)助行架用于辅助人体行走的框架类器具分类:无轮助行架有轮助行架()助行器二(二)助行架无轮助行架固定式交互式平行式前推式()助行器二(二)助行架两轮助行架框内型框外型前置式后置式()助行器二(二)助行架三轮助行架组成:2个前轮、1个后轮、马鞍座、胸板、控制杆及把手特点:马鞍座位置及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可调,控制杆及把手掌控行进方向(长柄式助行架)()助行器二(二)助行架三轮助行架(三轮助行车)组成:1个前轮、2个后轮、支撑杆、把手及手闸特点:手闸控制2个后轮,移动性与稳定性均较好不足:手闸用久后磨损、松弛()助行器二(二)助行架四轮助行架(三轮助行车)平台式助行架折叠式助行架四轮助行车()助行器二(二)助行架助行杖与助行椅手杖椅:既可以作为手杖又可以作为椅凳。有助行,提供休息的作用。助行椅:兼顾助行架和轮椅的特点。有助行、提供休息、防摔倒功能。()助行器二(二)助行架助行器的结构特点稳定性顺序为:助行架→腋拐→前臂拐→手杖移动性顺序为:手杖→前臂拐→腋拐→助行架()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单足手杖站立位测量:肘关节屈曲25°~30°,腕关节背伸,测量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单足手杖站立位测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至地面的距离。()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单足手杖卧位测量:测量尺骨茎突至足后跟的距离,再加2.5cm鞋跟高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腋拐长度身长减去41cm站立时,测量腋窝下5cm或者三横指,至地面距离()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腋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临床应用单侧下肢不能负重双侧下肢功能不全、不能交替迈步()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腋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临床应用单侧下肢不能负重双侧下肢功能不全、不能交替迈步()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前臂套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前臂套上缘一般位于肘关节下方2.5cm处。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前臂拐()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矫形拐长度:同腋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临床应用:同腋拐()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及临床应用腋下拐上臂套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臂长度,即小于肘关节与肩关节之间的距离。上臂套多位于上臂中部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四足拐前臂套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同前臂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四足拐前臂套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同前臂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平台拐站立位测量:测量尺骨鹰嘴至地面的距离卧位测量:测量尺骨鹰嘴至踵距离,再加2.5cm的鞋跟高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H型拐前臂套与把手之间距离:同前臂拐把手高度:同手杖长度()助行器二(三)常见助行器的选配助行架高度:同手杖长度小结四()小结四1、轮椅的分类、结构2、助行器的结构与分类3、轮椅和助行器的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