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文字下乡学习内容•略读要点:(勾画圈点)要义概览/思维导图精读指导:批注点评(利用读本)相关概念理解•“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词”是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但词却不一定是文字,也可以是语言。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主旨: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进一步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辩护。•摘要:时间上的阻隔有“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两个方面。前者,乡土社会中人所需要记忆的氛围很固定;后者,在乡土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间传授;因此并不需要文字。•1、中国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语言足以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2、在乡土社会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反复地生活于“同一生活定型”中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必要”。所以,中国的乡土社会,从基层上看,不需要文字;“中国的文字不是在基层上发生的”。《再论文字下乡》内容要点第2-3章《再论文字下乡》笔记问题:自主思考(通过阅读并分析原文,整理答案并抄在笔记本上1、阅读第三段,让我们想起《论语》中那一句话?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的学习能力和动物的学习能力区别在哪里?答:①记忆能力强弱不同:人的记忆能力发达,动物的“记忆”则是简单的生理水准。②象征体系有无不同。人依靠以词为主的“象征体系”,动物不依靠。③学习成果不同。人学到的是一种普通的、贯通古今的行为方式,动物学到的只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思考与探索•1、结合第5段的内容,说说你对本篇第2段中提出的“社会的世代之隔”的理解。•社会的世代之隔,就是说我们遗忘了前人遗留的历史文化,因而这些历史文化也就是社会共同经验没有进入自己当前知识体系进而累积成为当前行为方式的状态。•2、根据12-15这四个段落的内容,归纳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①乡土社会生活定型,习惯深入生理基础,记忆都是多余的。•②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不需用文字帮助记忆。•③乡土社会的生活世代相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经验,不需文字。•综合《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篇内容,你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乡土社会中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具体体现为:•①乡土社会里,人与人面对面接触,语言是表意功能比文字更加完善的工具,而且还有表情、动作等象征体系帮助表达,根本用不着文字传情达意。•②乡土社会里人的生活是定型的,语言足够传递世代经验,根本用不着文字帮助记忆。《再论文字下乡》研读专题参考•1、有感于费孝通小时候在日记本上写“同上”二字•2、有感于乡土社会的“生于斯死于斯”•3、文字下乡的条件浅探•有关同学择其一,写成800字以上的小论文,抄在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