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关操作辅导目录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第二部分:预算单位自评操作讲解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1)1.概念: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2.要素:主体、客体、方法、指标、标准,核心要素是评价的指标和标准。①主体: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而不仅仅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主体,因而也是绩效评价的主体。②客体:是各项财政资金,即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及其他资金。即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财政资金,以及由此带动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③方法、指标、标准将在后面详述。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2)④评价结果:评价报告是评价结果的集中体现,在报告中,评价结果主要体现在评价等次和问题与建议两方面。评价等次有四种: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绩效的内涵:经济性:最低的成本获得某一公共服务(产品);效率性:投入产出关系,单位产出成本-完成类似任务的比较;有效性:计划实施后,达到预期目标或效果的程度。4.财政支出绩效的实质:就是政府资金投入与支出效果的比较,它包括以下要素:①该不该办这事?(目标)②花多少钱办?(预算)③是否值得?(评价)第一部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3)5、绩效评价必要性及作用①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财政框架: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监督体系.②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必须符合公众的意愿;政府部门将大量资金用于专项建设,这些资金到底使用情况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客观上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③绩效评价是推动财政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先有绩效管理的理念,再有绩效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为绩效预算的实施创造条件。第二部分:预算单位自评操作讲解(一)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评价对象2.成立评价工作组3.确定评价机构4.制定评价实施方案(二)实施评价阶段1.资料审核2.现场和非现场评价3.综合评价(三)撰写报告阶段1.撰写报告2.提交报告3.归档存查(四)评价结果应用1.反馈2.应用一、确定评价对象(1)评价对象:绩效评价的范围1.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分为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2.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评价对象主要可分为农林水、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一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确定评价对象(2)目前我市绩效评价对象:主要侧重于项目的评价。1.市级:目前我市按照主管部门申报,财政部门审定的方式选择部分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2.各区:参照市级自评项目的选择3.财政部门评价项目选择方向:一是支出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方面的;二是相关文件明确评价的。评价对象确定后,预算单位应在上报预算时同步上报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申报表)确定绩效目标各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申请财政资金时,对项目支出应该通过绩效目标管理,确定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同时提供相关的评价专业指标。(一)项目申报有否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包括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二)项目申报的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是否清晰明确,能否予以量化并对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衡量。(三)有否根据绩效目标的实际情况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专业指标来衡量与量化测算、反映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四)设定的专业评价指标是否与绩效目标相关联。(五)是否结合上年度的单位自评情况,提供本单位以前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程序1.各预算单位在上报部门预算支出或者申请专项资金时,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材料报送给财政局主管业务科室。2.主管科按要求对单位项目支出申报资料进行审核。3.对经审核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由业务科将资金申报材料退回给申请单位重新申报,并通知其补报相关材料。根据名单通知及布置有关单位正确填报《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按要求对项目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相关绩效评价指标,补充补报相关材料。单位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报主管科,同时加报一份给绩评科。绩评科按要求对绩效目标进行进行存档作为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程序在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主管科将绩效目标审核意见反馈申报单位,作为项目支出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部门预算以外的其它专项资金也按上述审核程序进行申报审核绩效目标审核结果应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是财政支出成果的体现,也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首要前提。根据主管科下达的项目名单,将绩效目标审核意见反馈申报单位,作为项目支出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的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绩效总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性目标要能够清晰地概括出目标内容较多的专项建议分拆一个专项资金里不同的项目应该包含不同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设定两大类别:一基建类、二专项类专项类项目是指除基建类项目的其他专项类项目,包括采购、装备(条件)改善类,经费补贴、奖项类以及其他的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要求;(三)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四)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五)部门或单位职能工作开展需要(六)部门单位发展(工作)规划绩效目标设定要求绩效目标包括了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一)绩效总目标是否明确所申请的资金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二)跨年度实施完毕的或者项目为滚动预算安排资金的,有总目标的同时应该有阶段性(当年)目标;(三)目标实现程度是否能用数据反映,可用具体数据来衡量(量化指标);绩效目标设定要求(四)如果是基建类:应该有前期工作、质量、工期、成本等目标;(五)如果是专项补助或装备条件改善,应该有补助(改善)前的状况和数量,补助(改善)后达到的效果或标准;(六)如果是奖励类:应该包括奖励津贴范围、标准、体现的政策鼓励支持导向;绩效目标设定要求(七)其他(专项)类:具体办什么事情,资金投入做什么,要有依据和可研,当年目标目标应该能通过指标来衡量和反映的。应该有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进度安排、完成时间。绩效目标设定要求有否提出专业指标,该专业指标能否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体现目标的效果(即相关性);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的相关性选用评价指标要能体现和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要能量化和用数据反映评价指标选用:至少要有一到两个能直接反映目标实现程度的个性指标专业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绩效目标设定要求如果跨年度项目是否提供了以前年度该项目或同类项目绩效评价情况,一次性安排资金的项目不用填写预期经济效益: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或项目以最低成本达到目标(项目成本节约程度)。预期社会、政治效益:项目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有效性所产生的政治效益及其社会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影响。二、成立评价组织机构1.评价组织机构的组成:确定评价项目后,应联合有关部门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评价组织机构成员应紧紧围绕评价目标选取。2.评价组织机构的职责: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对象,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评价机构对评价对象开展具体评价工作。3.分类:①自评项目:单位应联合与该项目实施有关的部门及本单位内审机构,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并明确牵头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②主管部门的评价:项目可能涉及若干个子项目,应联合本部门相关处(室)和本单位内审机构及子项目承担单位的负责人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要求必须有一位本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评价组织机构的负责人。③财政部门的评价:由财政部门内部有关处室相关人员组成。根据项目实际,也可考虑该项目的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三、确定评价机构评价机构三种形式:1.内部评价组:由项目单位或主管部门内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组;2.评价专家组:由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可在当地的绩效评价专家库中选取,也可从上级绩效评价专家库中选取,对于重大项目的评价,选取时应考虑当地人大、政协及相关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3.中介机构: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应在全省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中选择,中介机构也可组织专家组开展评价。四、设计评价方案(总)前提:充分了解资金使用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或评价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目标,拟定评价工作的具体评价方案,主要内容有: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选取评价方法、工作时间安排、准备评价资料及有关工作要求等。方案设计后,要经评价组织机构的所有成员讨论或选择合适的咨询专家,组织专家研究、论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一)评价依据(五)时间安排等(二)评价方法*(三)评价指标*(四)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评价依据评价依据:1.实施绩效评价时的基本依据:与评价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项目立项申报有关资料,如项目预算申报书、可研报告、验收报告等。例如对于一项水利防洪工程的绩效评价,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工程的各项设计审批文件、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等资料。2.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所列内容为评价依据的大致内容,具体评价时应结合具体对象的实际情况。3.绩效目标:指以客观的、可测量的绩效指标来表示的项目绩效水平,包括用量化的标准、数值或比率表示的目标。特点:事前制定,可测量,体现目标群体需求。4.应作为绩效评价报告的附件。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是各种方法的交叉、综合使用的过程。1.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国家,此方法主要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以及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2.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在西方“成本—效益分析”是指一系列指导公共开支决策的实践程序的总称,其核心是为公共开支的评价提供一个系统的程序,从而使政策分析可以确定一个项目总体而言是否有益。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法(2)在评价时,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3.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成本效益法的延伸,最终也是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进行评价的。4.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5.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法(3)6.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价;专家们在通过实地勘察、查看项目资料,充分了解掌握项目情况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给相应的指标计分。→专家的独立性、工作时间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