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小马车》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F大调式。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多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得模仿了时钟“嗒嗒“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越,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间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通过模仿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通过歌曲的学习,感知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认同从小就要养成惜时、守时、不虚度时光的好习惯。3、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艺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形象。我在设计这一课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通过“猜谜语”、坐马车、“说故事”、创造声音为小马车伴奏、“小小创作家”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合作、欣赏、表演中积极热情地去感受和表现音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合作性,并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灵活再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通过看、想、说、演、听、唱等直观手段和体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音乐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三)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渐强和渐弱的力度记号和表现。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四)“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通过“猜谜语”、“小小创作家”、等活动,寓教于乐。激起“兴趣”,调动“热情”,活跃“课堂”,展现“人文”。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能艺术性地表现歌曲的内涵。教学难点:“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6、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1、“猜谜语”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歌曲,在学唱歌曲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小谜语【课件出示“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声,催人早早起。”】教师朗读,同学们,你们猜出来是什么呢吗?哦!是钟表,同学们猜的非常正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吗?时间在滴答滴答的走,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休息好,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时光来去匆匆,它就像是一辆不知疲倦的小马车,如果不小心把握就会让时间白白的溜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时间像小马车》。(二)歌曲教学1、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歌曲中把时间比作小马车,你们听出马蹄的声音了吗?说一说:小马车奔跑时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哒哒哒的声音)那么你们谁能说一说,马蹄声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播放马蹄声,听马蹄声的变化3、老师示范模仿马蹄声的两句歌词强f弱p渐强减弱4、同学们跟老师再次感受一下,演唱这两句的时候声音的变化,老师范唱旋律。再次聆听,拍打歌曲节奏5、、读歌词,老师示范,师带读一遍,边读歌词边拍节奏。6、歌曲教学《时间像小马车》(1)老师弹琴范唱(2)老师逐句教唱7、完整演唱(三)拓展与创编创编歌曲《时间像小火箭》(四)小结同学们,时间就像我们乘坐的小马车,一刻都不停地向前奔跑,接下来老师送大家一首诗《惜时》和名言名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五)、作业:把本课学会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父母听。7、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管理学生方面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