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X-X年)的通知》(X政发〔X〕4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主线,以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保障机制为重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建设品质活力X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基本原则1.统筹推进原则。坚持总体规划、部门协调与基层自主探索、各方参与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更加注重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县(区)、部门、学校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有机衔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制度体系,形成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合力。2.需求导向原则。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紧扣X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重大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综合性的制度创新引领教育转型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相衔接、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3.目标导向原则。坚持服务大局,更加突出民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深层次的瓶颈问题,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权责统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切实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激发教育活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4.问题导向原则。聚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矛盾问题,聚焦深层次的制度瓶颈,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深入研究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在改革推进中先行先试,总结试点改革经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三)改革目标到X年,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形成更加科学完备、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现代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事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围绕总体目标,努力构建四大制度体系:一是以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二是以转变政府职能、突出学校办学主体地位、鼓励社会广泛参与为关键,努力构建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制度体系。三是以制定落实学校章程、优化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努力构建学校依法办学,政府、社会、师生广泛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四是以增强教育的适应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构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二、主要任务(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1.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发挥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建立健全中小学一体化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德育协同机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将法治理念培育和法律知识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与科学文化艺术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改革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适应青少年成长特点、课堂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切实开足开好艺、体课程,按要求配备师资。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流程,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生达到学业基本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建立健全激励教师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推广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加强市县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跟踪和考核,提高教研服务教育发展能力。4.建立健全教育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依托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专业机构,完善现有高考备考模式,创新质量监测手段,定期发布质量监测结果,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坚决纠正唯分数论的考核倾向,适应高考和中考改革要求。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质量的过程化、系统化评价,推动行业企业与教育部门共同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适时引入行业、企业评价和第三方专业性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运用。5.推进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改革。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机制,推动行业企业落实办学主体作用。深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适应构建品质活力X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不断完善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X〕35号)和省招生考试改革总体方案,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结合X实际,不断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市级对全市普通高中招生统筹力度,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初中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完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招委会、部门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健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考试招生监督管理责任制。强化考试安全管理,确保考试安全。健全考试招生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大考试招生违规违法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综合整治考试招生环境。(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7.维护教育机会公平。依托X市教育信息化和学生资助管理平台,健全从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机会,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保障机制。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和升学的政策措施,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将X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招收视障、听障、智障三类残疾学生的综合学校,进一步完善县级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特殊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医教协同保障机制。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严格实行划片入学,试行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探索建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招生制度,有效化解城镇“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不低于5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8.完善学前教育保教体系。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依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加大政府统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完善X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制度和扶持机制,规范扶持X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立乡镇中心园的法人资格,逐步解决农村幼儿园发展和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9.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运行补助与条件改善计划,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保障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环节。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不断加快城区学位建设,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足够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积极申报和通过国家省组织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10.加速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立足区域和学校实际,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落实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内容结构,适应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多元化需求,促进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推行“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探索实行高中专职辅导员和全员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学涯和职业生涯辅导。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公平透明评价制度。开展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改革试点,探索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投入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普职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指导各地完善以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示范性高中、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为基本模式的多样化办学格局。建立适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价制度。11.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机制。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和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专业服务体系,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和康复服务。积极推进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加快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特教学校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常态化。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技能培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12.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创X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农村、山区和民族地区劳动者技能脱贫致富能力。依法落实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政策,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充分就业和有质量就业相适应、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政府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制,推进学习型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构建远程开放的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员职前职后掌握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培训。13.改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名校建设,并强化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片统筹管理,支持和推动优质学校组建集团,实现学区和集团内课程、教师、设施设备等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模式,推动学校之间组建学校联盟、试行集团化办学。鼓励品牌幼儿园以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城区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