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素描何为素描??•“素描”是朴素描写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与彩色绘画相对的绘画的总称。凡是以木炭条、炭精条、炭笔、铅笔、毛笔、钢笔等较为单纯的绘画工具及单一的颜色在纸面上所作的图画,皆称为素描。素描的分类:(按表现方法)1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段,注重形体结构研究和表现的结构素描;2以光影明暗为表现手段,注重形体体积塑造和空间感表现的明暗素描;3将上述两者综合运用的线面结合的素描。结构素描明暗素描线面结合素描素描的历史•西方素描的演变与发展:•1最早的素描:距今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和一万年以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受伤的野牛•2.“欧洲艺术的摇篮”——古希腊艺术:•其素描重视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轮廓画法,色彩单纯,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质朴之美。“瓶画艺术”严谨和谐的的整体结构,注重人物内心刻画的生动情态,优美而流畅的线条,将写实与装饰有机的结合起来,堪称古代素描一绝•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透视学、解剖学、构图等已成为独立的学科,美术学院也应运而生.文艺复兴三杰代表作品丢勒习作•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艺术的中心。•安格尔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艺术风格:十分强调线在素描造型中的作用,作品具有严谨,纯正的线造型的格律美,笔下的形象简练概括,极富理性,线条工整雅致,精确流畅。)•19世纪的法国:塞尚提出的形体的几何结构学说,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素描造型的科学基础,在造型上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的俄国:•契斯加科夫创立素描教学体系,主张以实物写生为基础,强调整体画法,即从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过程,并将解剖、透视贯穿,使素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20世纪的西方素描:被通称为现代素描。中国素描的发展•中国传统素描:•是中国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线描是中国古代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观点,谢赫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洛神赋图》•唐末——五代——北宋:中国传统线描艺术发展的高峰。顾闳中《韩熙栽夜宴图》李公麟《五马图》•近代素描:西式艺术教育引进中国并普及。•将欧洲素描表现技法与中国民族绘画精神相结合,提出了素描造型的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正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见,传神阿睹。石膏像写生的基本要求•1形准(轮廓正确)•这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形准就是说画面造型与对象肖似,要点鲜明,透视和比例要正确,并且应该是明确的。•在基本练习中坚持“形准”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实现了写实一派的效果,但实际上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眼与手的准确性,是感觉的准确,是眼、手感觉的一致与协调,是一丝不苟的造型习惯,是从物象观察到形成感受,从感受到组织画面的全过程训练。•形准是各家各派都不放松的要求,而“写实”是绘画训练之中最基本的,它体现着一切绘画风格的根据,是一切“变形”以至“抽象”诸种风格流派得以发展的源头之水。•轮廓正确的标准必须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对于“形准”的要求必须严格。画不像、无感受的变形要禁止,强调特征、构图需要、做统一处理的变形要提倡。•2完成立体塑造•实现画面的充分的立体感;塑造出物象的完整的结构和它的整体的空间构造。•(1)光影与明暗•眼睛所观察到的明暗变化,在物体上大约有几个原因。a.固有色的明度;b.物体的质地;c.物体的形体起伏。从造型角度出发,我们特别重视形体起伏造成的光影明暗。•用眼睛抚摸物体的表面———可以把眼睛所见的明暗光影理解和感受为其表面的起伏。•(2)明暗与结构•结构是立体塑造上的一个“目标”,是明暗手法和线描手法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在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充分的明暗手法来塑造立体,不仅训练了明暗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全面立体观察、立体感受的习惯,习惯于形体结构与明暗视觉之间的转换关系,习惯于对造型的细致丰富的感受方式。这些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未来任何风格手法的造型之中,形成一种可贵的素质。•(3)物象结构与空间构造•全部深深浅浅的调子如何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靠的是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的主要原则就是物象的空间结构,就是把调子理解为面,把面理解为体的一部分,把体再理解为全部构造的一个组件,把这些组件再全部安装穿插为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不得法的明暗造形——无节制地分析明暗层次,割裂了明暗手法与立体造型之间的依存关系,孤立地画明暗,它与线描中无节制地描写头发丝和衣纹一样造型上不得要领。•3作品的整体感这是作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要求。•包括:•(1)、画面因素自身的整体性:线的组织,黑、白、灰布局。•(2)、造形本身的整体感:体现在形的轮廓、它的立体塑造上;体现在能够把无数细节、无数层次、无数转折都贯通起来,统帅起来的整体观察上。整体性实现在各个局部之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关系”上。•训练整体感就是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的整体感受是造形整体性的根据。•画面“不碎”并不就有了整体感,画面形象有了逼人的生命力,这才是整体形成的证明。•整体性不是一种“招数”或后期处理。•讲整体要真诚、中肯、言之有物、要领鲜明、细节充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