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现代物流管理【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涵;2.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及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3.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4.熟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以及各项流程。本章概要14.1现代物流的概念、功能和分类14.2现代物流管理的形式及其发展14.3我国的物流管理14.4发展我国物流管理的意义14.5物流系统14.6供应链管理14.1现代物流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世界各国的理论界对现代物流尚无统一的、完整的定义。例如: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认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实施和控制的过程”2、美国后勤管理协会认为:“现代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产地送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它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料处理及仓库管理等”3、日本通产省研究所认为:“现代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4、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物流是在合适(Right)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即所谓的“7R(Right)定义”5、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我国六部委(即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尽管现在对物流的解释不一,但就现代物流的实质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1、实质流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运输;2、实质存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存储;3、信息流通,指相关信息的联网;4、管理协调,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二、现代物流的功能1、包装2、装卸搬动3、运输4、储存保管5、流通加工6、配送7、物流信息三、现代物流的分类1、按照作用分类⑴供应物流⑵销售物流⑶生产物流⑷回收物流⑸废弃物流2、按照空间范围分类⑴地区物流⑵国内物流⑶国际物流3、按照性质分类⑴社会物流⑵行业物流⑶企业物流14.2现代物流管理的形式及其发展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1、运输管理阶段(二战至20世纪70年代)•物流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2、物流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却实际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中断。又如运输部做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这本身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件,但若因此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3、供应链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90年代随着便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可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4、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二、影响现代物流发展的因素1、市场营销的发展2、顾客中心理念的建立3、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4、政府对运输业管理的放松5、经济全球化6、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推广7、新型管理概念地引入8、其他新技术的发展9、外包概念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14.3我国的物流管理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物流;3、现代物流发展阶段。我国物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⑴现代物流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⑵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⑶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⑷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⑸一些物流企业开始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⑹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⑺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⑻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14.4发展我国物流管理的意义一、在各领域促进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1、微观物流2、中观物流3、宏观物流4、国际物流5、物流系统综合研究二、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目前情况下,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现代物流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2、发展现代物流是改善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3、发展现代物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14.5物流系统一、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其模式1、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由所需运转的物流产品、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运输道路、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等物质、能量、人员和通信网络(情报信息)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包装、装卸搬运、运送、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废弃物回收处理,以及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等功能的有机整体,并处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环境之中。2、物流系统的模式物流系统就是一个从环境中不断输入要素,经过转换处理,不断输出产品和劳务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如图14.3.1所示1.物流设备与设施2.物流过程各环节的各种作业活动和加工处理3.信息处理4.物理管理活动1.原材料、设备2.劳动力3.能源4.资金5.信息等1.物品位移2.各种产品务化产品3.空间、时间效用4.信息情报5.优质服务反馈输出输入环境环境系统转换处理图14.3.1物流系统模式图二、物流系统的构成1、物流系统的边界范围它始于生产者的原材料购进,经过生产过程形成可供销售的成品、半成品,并运送至成品库,经过包装后分送到各流通中心(中间仓库),再转销给消费者,止于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所以,我们可以对物流系统归纳如下:物流系统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即“一个中心”;物流系统的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这个过程始于原材料,止于最终顾客,即原材料与最终顾客是“两个边界”;同时,物流系统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领域”。2、物流系统的要素•如果按物流活动的功能区域划分,可划分为六个物流子系统,即六个功能要素,它们分别是:⑴包装系统;⑵装卸搬运系统;⑶运输系统;⑷储存保管系统;⑸流通加工及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系统;⑹信息情报系统。3、物流系统的关系•物流系统的关系包括物流系统内部名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1)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明:图中虚线部分是指只有少数货物需要经过流通加工包装及集装单元技术订单采购保存保管配送消费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图14.3.2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关系图(2)物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物流产品的社会需要量、供应量、运输量和资金拥有量等方面制约着物流系统活动,并且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关系,如图14.3.3所示生产能力购买能力政策供应量经济设备能力预测消费能力需要量科学技术物流资金量运输量社会输送能力收容能力调拨能力加工能力采购能力投资能力储备能力图14.3.3物流系统与外部关系图三、物流系统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广泛性四、物流系统的服务功能1、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功能2、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功能3、降低成本的服务功能4、延伸服务的功能14.4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的基本概念1、供应链概念•供应链(SupplyChain)定义为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的厂家、供货商、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更具体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链结构模式。简单的网状结构: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制造商制造商批发商批发商批发商批发商零售商零售商零售商零售商顾客顾客顾客顾客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3、供应链管理的内容(1)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其首要的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2)供应链管理的好处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存货水平;减少循环周期;收入和利润增加;降低采购成本,促进供货商管理。(3)供应链管理的三个主要流程•计划:包括需求预测和补货,旨在使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交货,还可以使信息沿着整个供应链流动。•实施:主要关注运作效率,包括如客户订单执行、采购、制造、存货控制以及后勤配送等应用系统,其最终目标是综合利用这些系统,以提高货物和服务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效率。•执行评估:是指对供应链运行情况的跟踪,以便于制定更开放的政策,更有效地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4)供应链管理的两种模式•“推式”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是从原材料推到产成品、市场,一直推至客户端;•“拉式”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是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管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推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拉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式”管理与“拉动式”管理的区别•“推动式”管理是指企业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管理,它要求企业按计划来配置资源。制造商领导“推动”式供应链,要求高度多样化,庞大的备用存货,几乎未一体化。•“拉动式”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什么、何时生产、生产多少。顾客领导“拉动”式需求链,数据快速发展,低存货,迅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