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T9002-2006: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置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1.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a.编制目的b.编制依据(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c.适用范围(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d.应急预案体系(体系的构成)e.应急工作原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a.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b.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3)组织机构及职责a.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b.指挥机构及职责(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所设置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其工作任务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a.危险源监控(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及采取的预防措施)b.预警行动(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c.信息报告与处置①信息报告与通知(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②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③信息传递(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恢复Recover预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预防Precaution应急管理的内涵(5)应急响应a.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b.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c.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①事故情况上报事项;②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③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8)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其他保障。(9)培训与演练培训包括对本单位人员的培训,对社区和居民的宣传教育和告知;说明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10)奖惩(11)附则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2.专项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a.应急组织体系;b.指挥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a.危险源监控;b.预警行动。(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a.响应分级;b.响应程序;c.处置措施。(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3.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2)应急组织与职责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AQ/T9002-2006预案的主要内容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4)注意事项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补:应急预案编制准备1.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2.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3.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4.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5.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6.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补: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注意:a.编制队伍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人员。b.参考其他单位的成功预案,特别是关于同种或类似紧急情况的成功预案;并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和有关风险管理的资料,从中获取信息,并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c.编制人员在编制前接受相关培训。应急预案编制程序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4.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应急能力评估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的组织者,应针对不同的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对以下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资源配备计划并实施,同时确定向上级别求援的资源需求:(1)现场急救机构和所需的器材、设备;(2)消防力量;(3)医疗救护机构的分布及救护能力;(4)个体防护设备;(5)人力资源;(6)通信联络及警报设备;(7)监测和检测设备;(8)泄漏控制设备;(9)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10)应急电力设备;(11)某些重型设备。应急资源——应满足核心要素中应急响应的12个要素的要求:(1)接警与通知;(7)人群疏散与安置;(2)指挥与控制;(8)医疗与卫生;(3)警报和紧急公告;(9)公共关系(公共信息发布);(4)通讯;(10)应急人员安全;(5)事态监测与评估;(11)消防和抢险(包括急救);(6)警戒与治安;(12)泄漏物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程序5.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评审高危(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单位,对预案进行评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其他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他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应急预案的实施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物资及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奖励与处罚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