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扎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举全区之力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更好地服务支撑首都核心功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制定以下措施。一、总体目标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功能定位,聚焦高校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等创新主体,聚焦人才和资本为主的创新要素,聚焦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和支撑全球创新中心的新型城市形态为主线,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为核心动力,提升创新发展效率和能级,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至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科教智力资源优势,吸引和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青年英才梯队更加完善,建成若干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平台,基础研究能力跃升式发展。在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和一批具有主导权的国际标准。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成效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原创思想、顶尖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主要诞生地和聚集地之一。——高精尖产业结构更加巩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石,以新材料、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研发为依托,突出人工智能、脑科学与类脑科学、5G、颠覆性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领域,形成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技术主导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以及若干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本、科技服务等创新要素更加富集,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有机耦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准更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成为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海外创新资本、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全球英才学习和创业首选地。创新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形成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文化软实力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强劲有力的创新发展新格局。——新型城市形态初步形成。“科学”+“城”融合发展成为新态势,以高端引领、减量集约、动态平衡为特点的创新功能和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发明创造、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人居生活、文化交流等多维价值于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范区域。——创新效率能级大幅提升。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收入达到2.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3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50亿元,新增国际标准50项,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潜力企业持续涌现,产业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关村科学城成为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重要引擎、孕育新经济的主源头。二、重点措施在深入落实海淀区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简称“1+4+1”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要求,围绕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构建,聚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实施十六项重点措施。1.实施原始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学、生命科学、颠覆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结合“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支持驻区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跨界协作,促进原创知识和技术产出。对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和项目,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平台和设施落地,落地建设2—3家国家实验室。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领域,扩大与自然科学基金及创新型企业合作,壮大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驻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概念验证资助计划,支持国内外具有重大价值、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项目。牵头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投促局、区发改委、区国资委、中海投、海国投2.实施新型研发平台领航计划。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加强与市级支持措施衔接配套,推出市区“政策集成包”、“政策组合工具”,支持建设贯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全链条的新型研发平台,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和产品、服务转化。对于全球领袖型科学家领衔建设的新型研发平台,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按需支持。整合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资源,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批科研设备租赁中心、共享型产业中试基地,促进区域创新资源融合共享。牵头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投促局、区教委、工商海淀分局、区商务委、区财政局3.实施创新型企业“3×100”计划。每年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聚焦支持领军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培育,形成创新型企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态势。实施“领军企业100”计划,遴选100家领军企业,支持其整合国内外、行业上下游资源,搭建面向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三年内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领军企业,新增6家以上百亿企业、30家以上亿元企业。实施“隐形冠军100”计划,遴选100家成长期科技企业,支持其围绕产业细分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领产业前沿方向,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占有细分领域较大市场份额的“隐形冠军”,三年内新增10到15家“独角兽”企业。实施“种子企业100”计划,按照符合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发展定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硬科技及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明显特色、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标准,遴选100家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培育若干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牵头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各街道、镇4.实施高精尖产业引领计划。聚焦产业资金支持方向,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多渠道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做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筑牢高端产业“基石”。支持航空发动机、微纳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做强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现代医疗器械、服务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的智能制造产业。支持精准医疗、基因编辑及测序、石墨烯、超材料、分布式能源等前沿技术发展,做尖以生命科学、新材料、能源环保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引领的战略先导产业。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发展。深化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围绕军民两用材料、大型无人机、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应用项目,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支持原创设计、知识分享、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建设设计之都引领区,打造新时代发展新动力。牵头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经信办、区卫计委、区环保局、工商海淀分局、区商务委、区委宣传部、区交通委、区金融办、各街道、镇5.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深化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聚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技经纪人、科技战略专家、法律财务管理专家等重点群体,培养一批具有高度粘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分领域绘制全球高端人才图谱,研究制定国际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根据中央和北京市人才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适时调整“海英人才”评选方向、扩大评选范围、改革评选认定方式,逐步打破年龄、资历、职级、职称等限制。建立人才举荐制度,对经过知名企业家、战略科学家、投资家等推荐,掌握原创颠覆性技术的海内外人才和具有潜质的青年英才,优先纳入“海英人才”支持体系。设立“青年科学家大奖”和“创业雏鹰大奖”,加强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与五道口金融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强科技型职业经理人和创业型科学家培养。强化对人才落户、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综合支持,三年内安排2万套人才公寓保障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安居乐业。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住建委、区房管局、区教委、区卫计委、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金融办6.实施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计划。持续完善海淀创新基金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建设,形成1000亿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结合外资金融机构对外开放试点,鼓励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探索实施“龙门计划”,加速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支持中关村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和机构,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量化投资等金融科技发展,开拓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牵头单位:区金融办、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国资委、中海投、海国投、区财政局7.实施创业服务提质计划。以深化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推动创业服务提质增效发展。建立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分类分级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精准支持,推动形成创业服务主力梯队。加强政策引导和倾斜,支持面向前沿产业领域的技术孵化型、产业链孵化型创业服务机构发展,认定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采用市场化方式建立科技企业加速器,形成毕业企业输送机制,推动优质初创企业落地。设立双创母基金,推动优秀众创孵化机构向投资和服务驱动发展模式升级。深化“创业会客厅”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创业服务”模式。牵头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区发改委、工商海淀分局8.实施知识产权强基计划。完善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打造知识产权强区。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能力,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进一步融合发展。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商用化,推进重点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挖掘、培育和运营。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支持知识产权运营、评估、咨询等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北京商标交易所建设,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高地。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加快建设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形成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格局。牵头单位:区知识产权局责任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工商海淀分局、区文化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金融办9.实施标准创新领跑计划。完善标准化支持政策,开展“科技成果标准转化试点”,支持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按照标准程序转化,形成一批具有主导权的国际标准。增加标准化创新要素供给,促进团体标准与专利深度融合,开展团体标准的检测认证,推进团体标准的应用实施,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引领产业的团体标准精品。促进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引导企业实施和创制先进标准,支持一批企业自主创制的先进标准进行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先进标准的产业化、国际化。牵头单位:区质监局、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责任单位:区知识产权局、区财政局10.开展城市空间更新行动。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制定实施中关村科学城发展提升规划,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以国际一流的理念和标准加强城市设计,抓好中关村大街和北清路两条创新主轴的品质提升,进一步优化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北区的城市功能和创新生态架构,形成中关村科学城新的标志性形象。设立总规模100亿的城市空间更新基金,加快推进中关村大街改造升级。加强高品质友好交流公共空间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新交流场所。在北清路沿线重点打造一批中央科研和休闲区、中央商务活动区和功能型创新节点,突出生态功能与创-10-新功能的融合。加快推进高校院所周边环境提升,打造一批枢纽型创新区,构建若干微创新环带。率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