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淮南第28中学万其兵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二)教学目标:实际情况所任教班根据课程标准及我级学生的,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纬度,建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二、说学情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2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2、课前准备①教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多媒体课件②学生:每人分发一张参考资料(内含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附图1《世界主要大洋的洋流分布模式图》、附图2《世界地理地图》)(二)、说学法1、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发挥“角色效应”,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能力。2、师生互动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3、探究性学习法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要提供平台给学生讨论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席慕蓉《七里香》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预期目标:创设文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承转过渡:播放视频——《波浪与潮汐》,进一步引出海水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洋流。【新课教学】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概念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故而可以把它形容成海里的河流,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其概念。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理解突破: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师生归纳:寒流:水温低海区→水温高海区,高纬→低纬暖流:水温高海区→水温低海区,低纬→高纬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承转过渡:〖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并设计提问:“鸭子们”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将学生带入第三个学习层次“洋流的形成”。3、洋流的形成(读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3受盛行风(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季风)、地转偏向力及海陆轮廓等的影响。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重点突破:首先让学生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见插图1)。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预期目标: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插图14、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教学手段: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对比教学法难点突破:结合课本第58页活动题,分组活动讨论完成。设计意图:洋流的分布规律非常抽象,结合活动及多媒体动画,从动态角度完整地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分别在附图1中,完成下列步骤:活动步骤实施方法及预期目标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归纳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点评总结】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课堂巩固】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4附图1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案例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说明---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利用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来说明—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的影响。寒流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有力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类聚集,易形成大渔场。如世界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而秘鲁渔场则是上升的补偿流形成的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流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流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进化的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总结:板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