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1.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2.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3.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4.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3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原则1·系统性:信息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一次输入、全局共享2·灵活性: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独立性好的模块化结构,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耦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4代码设计代码是一组或者一个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是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代码设计是指将系统中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者特征信息归并在一起,并利用一些便于计算机或者人进行识别的符号来表示各种信息。代码的功能1、便于计算机处理存储和处理。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2、分类与排序。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十分方便迅速3、鉴别功能。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确切的认定4、表达专门含义。数学运算符、分类对象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为了有效地推动计算机应用和防止标准化工作走弯路,我国十分重视制订统一编码标准的问题,并己公布了GB2260-8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l988-80信息处理交换的七位编码字符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编码,在系统设计时要认真查阅国家和部门已经颁布的各类标准代码设计在系统分析阶段就应当开始。由于代码的编制需要仔细调查和多方协调,是一项耗时繁琐的工作,在系统设计阶段才能最后确定。5代码设计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代码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l·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例如,在设计用于统计的代码时,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往往使之能够在不需调出有关数据文件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代码的结构进行统计2·一个代码应惟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要预留足够的容量。随便改变编码结构对设计工作来说是一种严重浪费。一般来说,代码愈短,分类、准备、存储和传送的开销愈低;代码愈长,对数据检索、统计、分析和满足多样化的处理要求就愈好。但编码太长,留空太多,多年用不上,也是一种浪费4·代码编制要系统化和标准化,尽量使代码结构对事物的表示具有实际意义,以便于理解交流5·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避免引起误解。如O、Z、I、S、V与0、2、1、5、U易混;不要把空格作代码;要使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等6·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例如字母-字母-数字的结构比字母-数字-字母的结构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7·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8·若已知码的位数为p,每一位上可用字符数为Si,则可以组成码的总数为:C=∏Si6代码的种类(一)顺序码:又称系列码,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优点:记录简单,定位方便,易于管理缺点:这种码没有逻辑基础,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的特征。此外,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通常,顺序码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二)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特点: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但这种码的长度与它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在许多情况下,码有多余的数。7代码的种类区间码又可分为:1·多面码。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在码的结构中,为这些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就形成多面码2.上下关联区间码。上下关联区司码由几个意义上相互有关的区间码组成,其结构一般由左向右排列。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3·十进位码。此法相当于图书分类中沿用已久的十进位分类码,由上下关联区间码发展而成。如610·736,小数点左边的数字组合代表主要分类,小数点右边的指出子分类(三)助忆码: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数目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50个),否则可能引起联想出错。此外,太长的助忆码占用计算机容量太多,也不宜采用。8编码的过程和步骤确定代码对象考察是否已经有标准代码根据代码的适用范围、使用时间、实际情况选择编码类型编写代码、制作代码表和详细说明通知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学习,以便正确使用代码。9代码的校验位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事实上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位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代码一旦输入,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以证实输入是否有错。校验位可以发现以下各种错误:抄写错误,例如1写成7;易位错误,例如1234写成1324;双易错误,例如26913写成21963;随机错误,包括以上两种或三种综合性错误或其他错误。确定校验位值的方法:1·算术级数法2·几何级数法3·质数法10功能结构图功能结构图就是将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按功能从属关系表示的图表。上层功能包括(或控制)下层功能,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模块化:这种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称做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更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模块化的特点: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分别加以设计实现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信息交换、调用关系)则通过一定方式予以说明各模块在这些关系的约束下共同构成统一整体,完成系统的功能。11输出设计的内容1·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2·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文字、数字)3·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4·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卡片输出机等。对行打机尚须注明字/行,行/页5·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12输出设计的方法在系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给出系统输出的说明,这个说明既是将来编程人员在软件开发中进行实际输出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户评价系统实用性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要能选择合适的输出方法,并以清楚的方式表达出来。输出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格信息。一般用来表示详细的信息2.图形信息。主要有直方图、圆饼图、曲线图、地图等。图形信息在表示事物的趋势、多方面的比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大量历史数据的综合信息,表示方式直观,常为决策用户所喜爱3.图标。图标也用来表示数据间的比例关系和比较情况。由于图标易于辨认,无需过多解释,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13输出报告输出报告定义了系统的输出,既标出了各常量、变量的详细信息,也给出了各种统计量及其计算公式、控制方法。设计输出报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便使用者;2·要考虑系统的硬件性能;3·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确需修改,应与有关部门协商;4·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例如可在输出表中留出备用项目,以满足将来新增项目的需要5·输出的格式和大小要根据硬件能力认真设计,并试制输出样品,经用户同意后才能正式使用。设计输出报告之前应收集好各项的有关内容,填写到输出设计书,这是设计的准备工作。为了提高系统的规范化程度和编程效率,在输出设计上应尽量保持输出流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即同一内容的输出,对于显示器、打印机、文本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应具有一致的形式。在打印输出时,报告纸有专用纸和通用白纸两种。专用纸上事先己印有表头和文字说明等格式,使用时可直接套打,通用白纸则需打印表头、格式及说明信息。14输出设计示例在屏幕输出中,除可以使用系统的条件查询程序对要查询的记录数据内容进行限定外,还可以在输出前对显示格式内容进行描述,即对输出数据的栏目、栏目排列顺序、输出宽度、表头及栏目标题等进行预先定义。这时,系统输出中显示内容和打印内容就不一定相同。当用户没有对以上内容重新定义时,系统按照缺省定义,即程序设计中定义好的格式向外输出。15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以下是指导输入设计的几个目标:l、控制输入量。在输入设计中,应尽量控制输入数据总量。在输入时,只需输入基本的信息,而其他可通过计算、统计、检索得到的信息则由系统自动产生2、减少输入延迟。输入数据的速度往往成为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的瓶颈,为减少延迟,可采用周转文件、批量输入等方式3、减少输入错误。应采用多种输入校验方法和有效性验证技术4、避免额外步骤。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入步骤,当步骤不能省略时,应仔细验证现有步骤是否完备、高效5、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输入设计在为用户提供纠错和输入校验的同时,必须保证输入过程简单易用,不能因为查错、纠错而使输入复杂化,增加用户负担。16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目前常用的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种:1、读卡机。在计算机应用的早期,读卡机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这种方法把源文件转换成编码形式,由穿孔机在穿孔卡片上打孔,再经验证、纠错,而后进入计算机。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速度慢,且使用不方便,已被键盘-磁盘输入装置取代2、终端输入。终端一般是一台联网微机,操作人员直接通过键盘键入数据,终端可以在线方式与主机联系,并及时返回处理结果。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易于携带,适用于大量数据输入3、光电阅读器。采用光笔读入光学标记条形码或用扫描仪录入纸上文字,适用于自选商场、借书处等少量数据录入的场合。而纸上文字的扫描录入尚处于试用阶段,读错率和拒读率较高,价格较贵、速度慢,但无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7输入检验输入设计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减少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在输入设计中,要对全部输入数据设想其可能发生的错误,对其进行校验。1、输入错误的种类。(1)数据本身错误。指由于原始数据填写错误或穿孔出错等原因引起的输入数据错误(2)数据多余或不足。这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如数据(单据、卡片等)的散失、遗漏或重复等原因引起的数据错误(3)数据的延误。数据的内容和数据量都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时间上的延误而产生差错。这种差错多由开票、传送等环节的延误而引起,严重时,会导致输出信息毫无利用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与运行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并要事先确定产生数据延迟时的处理对策182、数据的校验方法包括由人工直接检查、由计算机用程序校验以及人与计算机两者分别处理后再相互查对校验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是以下几种,可单独地使用,也可组合使用。(1)重复校验。将同一数据先后输入两次,然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予以对比校验,如两次输入内容不一致,计算机显示或打印出错信息(2)视觉校验。输入的同时,由计算机打印或显示输入数据,然后与原始单据进行比较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