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政策因素研究姓名:吴凤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周海炜20070501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政策因素研究作者:吴凤菊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军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及其演进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在跨国公司研发网络体系中,担负不同任务的在华研发机构具有不同的角色,在发展过程中研发机构角色呈现出不同的演进路径.依据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两个维度,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划分为生产支撑型、市场寻求型、本地创新型、研发中心型4种角色类型,并提出了外倾型模式、跃迁型模式、内倾型模式3条典型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进路径.2.学位论文彭清海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管理模式研究2001在经济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九十年代中期起,跨国公司在华掀起了研发投资的热潮,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究竟如何为其中国战略和全球战略服务的问题,无疑具有强烈的挑战性,因而跨国公司在华研究机构管理模式就成了该文的研究课题.该文首先介绍了当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现状,然后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目的和当代研发国际化管理的组织特点,在此基础上围绕研发机构的核心任务--最有用知识的高效生产,分别从知识生产的过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资源、企业文化、全球协同以及知识产品的管理等角度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指出合理的新产品开发规划、灵活的开发过程管理、扁平化组织架构、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文化及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协同是当前大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构建管理模式可以参考的基本原则.最后用式玛涂料昆山研发中心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及其当前运营状况来说明这些基本原则的可资利用之处.3.期刊论文柳德荣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商业时代2006,(2)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机构发展迅速,其区位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往往设立在研发实力较强的地区;与区域总部设立在同一地区;设立在生产厂家集中的地区;设立在产业优势地区;设立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地区性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4.学位论文丁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研究——以移动通信企业为例2007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研发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反映出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新特征。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所有权特定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范式、动态战略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等为理论依据,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移动通信行业中四个典型跨国公司的案例,来探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行为的战略特征。在探讨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政策、市场等背景的基础上,按照初始条件的不同,把四个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成两组进行详细的分析。经过抽象处理与分析,得出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三个行为方式:没有研发,适应性开发,应用开发与基础研发并重。根据三个行为方式的特征,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行为有以下几个主观动机:市场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生产支持与产品改进,人才与科技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相应地,跨国公司在华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导向的战略:产品导向战略,市场导向战略,资源导向战略。通过分析,得出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设立的行为方式与其战略导向之间存在动态对应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和地区化战略的辨证关系,认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目标与地区化路径是相辅相成的,论文将区位的资源特性纳入资源基础理论中分析,提出了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存在交互作用的观点。5.期刊论文王生辉.崔新健.WANGSheng-hui.CUIXin-jian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现状、影响及政策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8)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有效地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研发行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现状分析为基础,剖析由此可能产生的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6.期刊论文徐明磊.翟丽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科学学研究2002,20(3)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外部资源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来揭示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管理模式的调整变化及其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作用.7.学位论文秦岩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机制研究2008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国际经济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一改过去以母国为R&D中心的传统布局,对研发组织进行重构和重组,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跨国研发投资的地理分布开始趋向分散化,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投资研发的新兴市场。但由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至今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对很多现象的研究还极为薄弱,无论是数据的积累还是案例观察,都还停留在初始阶段。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主要承担哪些功能,从事的研发活动性质如何,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地位怎样,与设立初期相比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有变化的话,其动力机制是什么,对我国区域发展有何影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尚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因此,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了解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在篇章结构上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首先从现实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角度阐述了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强调了公司地理论对本文的指导作用。由于大公司地理是公司地理学的主要诠释方法之一,因此,本文选取了90家财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及其在华设立的215家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在东道国环境下的功能演化。最后建构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评述。概述了跨国公司存在与成长理论、决定跨国投资空间分布格局的劳动分工理论、跨国公司与环境关系的结构权变理论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网络与东道国外部网络辨证统一的网络组织理论,最后,对跨国公司子公司角色演化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和评述。第三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分析框架。在回顾和梳理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功能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功能类型。随后引入生物进化论的概念、观点,如分支进化和级进进化、大进化和小进化等,来挖掘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内涵,其中分支进化和级进进化作为两条分析线索贯穿于后文研究的始终。而生物进化论中的“时空观”还为功能演化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理念。第四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点。围绕着功能类型这一核心,对所有研究样本的目前功能和初始功能进行比较,初步勾勒出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轨迹。然后从分支进化和级进进化两个角度,概览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内容、特点和成因;并以微软为例,借鉴生物进化论中“进化树”的思想,将分支进化和级进进化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本章的最后,从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在全球研发网络中地位变迁的视角出发,对功能演化的成效作出评价。第五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规模增长与空间扩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还表现出与研发组织结构相应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章从研发规模入手对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详细考察,以弄清规模增长的区位变化、分支进化所对应的区域分工特点、多个研发机构之间的地理关联、研发组织分散引致的空间扩张模式以及研发机构的外部联系的空间拓展规律。第六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的机制。实证和理论研究都发现,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功能演化是跨国公司母公司、研发机构自身和东道国当地环境三种机制互动的结果,其中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自身努力是其功能演化的前提。本章在单独探讨三种机制对功能演化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R&D机构功能演化的驱动因素,又从网络位置入手对上述三种机制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考察,旨在厘清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功能演化的内在动力。而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功能演化的实质就是研发机构在网络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通过自身的学习来积累资源和能力,从而不断调整自身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位置的过程。第七章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功能演化与当地发展。以上研究还只单纯停留在组织的区域变化上,重心是单个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格局,并未考虑研发机构所影响的区域内的整体情况。于是,本章结合江苏省和上海市两个案例,通过构建跨国公司研发溢出效应的数理模型,对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研发溢出和功能演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在总结前文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本文的局限之处。8.期刊论文孙一飞.温珂.SUNYi-fei.WENKe模仿行为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区位选择-科学学研究2006,24(4)本文主要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空间分布,指出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存在外国研发机构过度集聚的现象.我们发现,传统的理性选择模型无法解释这一过度集中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区位选择的模仿行为模型,讨论了目前国内外资研发机构过度集中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树立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对国内其他二级城市①的启示.9.期刊论文熊卫跨国公司及境外组织在华研发机构对广东的影响和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23)一、主要跨国公司及境外组织在广东投资状况到2006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省设立了649家企业,其中2006年新设和增资企业156家,投资总额53.69亿美元,合同外资16.78亿美元.去年新设和增资企业数占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累计设立企业的24%.广东实际利用外资额居全国第二.2006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45.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23.0%.10.学位论文段炳德跨国公司在华R&D的本地化问题研究2004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遏止的气势向前推进,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主导力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在东道国的本地化,尤其是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的本地化,因为其知识含量高,对跨国公司本身和东道国都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对跨国公司R&D本地化行为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正文的第一章,本文首先对本课题用到的主要概念包括跨国公司的概念、R&D的概念和本地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和技术优势变迁理论进行分析,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文第二章是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的背景——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特征和在化本地化趋势进行分析,指出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体现在跨国公司在海外R&D支出的增加、跨国公司在海外R&D机构数量的增加和R&D成果如申请专利数量的增加;并指出跨国公司在华R&D出现本地化的趋势;在本章中,还对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正文的第三章是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呈现出的特征,其次是对跨国公司在华R&D人员本地化的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组织本地化的分析和跨国公司在华R&D产品本地化分析,统一使用动因、方式和效应的分析框架.指出,R&D本地化的动因是寻求人才、降低成本、适应环境和贴近市场等;采取的方式包括:吸引当地人才、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和适应性研发等;产生的效应有人才培养、技术溢出和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等.最后提出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包括国内单位人才流失、跨国公司技术内敛和技术垄断等.正文的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选取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中较具代表意义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贝尔实验室的在华本地化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第五章是结论和建议部分,本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趋势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数量的继续增加、在华R&D本地化程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