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后测类别:问卷后测时间:2018.5.25调查目的: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教师能否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否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是否真的有效。调查对象:实验班——八、二30人非实验班——八、一30人问卷题目:1、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喜欢:A、听老师讲解B、自己独立思考C、与同学讨论2、在数学课中你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吗?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你喜欢和怎样的同学在一起学习?A、优秀B、中等C、不太好4、你的老师在数学课上是否开展过“小组合作学习”?()A、经常开展B、偶尔开展几次C、从来没有开展过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在()A、参与小组讨论交流B、在教室内巡视C、看教案或整理黑板上板书6、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对同学们作了()评价2A、没有评价,继续上课B、对个别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C、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7、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人数你觉得最好是A、2人B、4人C、6人8、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你都能有所收获吗?A、每次都B、有有时有C、基本没有9、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喜欢担任()角色。A、小组长B、小组发言人C、组员10、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问卷统计(实验前)题号选项人数所占百分比%实验因子非实验因子ABCABC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1746.7320533.3533.316.7964.32853.316.76409640064031493.316.700964426.7213.34964533.316.7964533.316.73问卷统计(实验后)5853.364016.7320853.3426.7616.7533.396016.7426.71066.77426.71173.30016.71280213.381386.7213.300640853.316.79640640320213.3640746.710964.3533.316.7746.7426.7533.3题号选项人数所占百分比%实验因子非实验因子ABCABC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人数占百分比%11493.316.70000640964.321510000001066.700533.33853.3746.700964426.7213.34151000000853.3746.7005151000000746.7853.300615100000000746.7853.379646400032012800081493.316.700853.3533.3213.391493.316.7006406402204简要对比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时,喜欢和同学讨论,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不是很高,试验后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说明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遇到难题与同学进行讨论的百分比提高很多可以看出,学生养成了与同学讨论问题的习惯,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气到了一定的实效。多数学生更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合作。在这个前提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试验后,百分之百的学生选择课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开展的次数多了,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也转变了角色,共同参与到合作中来,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能对每个小组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认为合作的人数4人最合适。并且能做到每次小组合作完之后都会有一定的收获,93.3%的同学明确表示愿意在合作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职务,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给这些同学充分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希望在这些同学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试验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从不敢说,不愿说到每位都愿意积极讨论、交流,这都是实验的积极效果。而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变化不明显。从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及分析情况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10151000000853.3320426.75对比分析一、问题1、2、3主要从学生对数学及数学课堂的兴趣入手,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学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通过调查发现经过实验研究,实验因子与非实验因子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我所调查30名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对数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名实验因子均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所渴望的数学课堂通过研究付诸实践了,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实验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或是教2师直接提出问题,我自己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这样的数学课,而实验后,再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课。这些变化我想完全取决于我的实验研究。而非实验因子虽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及喜欢何种数学课产生了变化,但变化不明显。二、问题4至问题8主要从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了问题情境,创设了怎样的问题情境,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就目前问题情境来看,学生是抱一种什么态度来对待的。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因子认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联系我们的实际,既生动、有趣,又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正是有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不再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或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问题的探究,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而非实验因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的转变,但转变并不大。从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及分析情况看,《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6(二)学生成绩统计表我对我所实验的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在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统计如下:项目实验因子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试验后平均分65.275.275.3%76.5%优秀率20%40.2%78.5%80.5%及格率60%80.5%80%80.5%从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的实验前后数学学科测验总成绩来看,实验因子和非实验因子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因子的成绩提高的幅度很大。7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