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十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应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俄国十月革命后出现的干涉和反干涉斗争的实质是A.俄国封建贵族同人民之间的斗争B.俄国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C.国际帝国主义同无产阶级的斗争D.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农民阶级已经退出工农联盟B.农民在心理上与苏维埃政权产生对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代价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4.1919年,苏俄政府明确禁止的经济活动不包括A.农民在集市上出售粮食B.土地国有,由农民耕种C.成立私人股份公司,开采煤矿D.商人从事日用品销售5.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战争引起B.推翻了帝制C.胜利成果被资产阶级窃取D.革命后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6.下列对一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新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运动的类型和发展道路多样性B.采取了和平与合法的斗争手段C.中国等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D.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了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7.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B.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C.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行会式工业组织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D.以手工纺织方式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8.甘地时期的印度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成功之处在于A.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B.发展为下层人民的政党C.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得了反英斗争的胜利9.一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C.得到苏俄的大力援助D.协约国宰割土耳其时内部矛盾重重10.一战后,埃及、印度、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A.都是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B.都是英国的殖民地C.都是“通过和平手段”谋求独立D.都是协约国宰割的对象11.一战后,孙中山、凯末尔、甘地思想的共同点A.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B.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D.都主张向苏俄学习1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C.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1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14.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大清洗运动15.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区别是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16.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A.英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B.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C.美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D.美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17.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利益18.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19.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福煦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C.美国与英、法争夺国联领导权势不两立D.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21.下面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彻底改变B.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凭借实力重新分割世界的产物C.从法律上确认了帝国主义奴役、压迫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权益D.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22.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重新分割世界B.对付社会主义的苏俄C.建立国际联盟D.处置战败的德国23.巴黎和会上企图重建欧洲大陆霸权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美国24.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欧洲霸权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霸权25.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B.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得到缓和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26.下列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德国疆界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B.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C.莱茵河西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D.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27.一战后领土面积比战前扩大的国家有①法国②意大利③丹麦④土耳其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28.根据巴黎和约,南斯拉夫人的地区和塞尔维亚王国合成A.塞尔维亚——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王国B.塞尔维亚——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王国C.塞尔维亚——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王国D.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29.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是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美国经济实力不及英国C.国联成立后为英、法所操纵D.美国综合国力不及英、法30.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表现在①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②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③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④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33题13分,共40分)31.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及欧美各国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它引起或加剧了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造成了怎样的结果?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走向崩溃?3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十答案一、1.【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普列汉诺夫的原话中可以看出他并不反对烤制社会主义的馅饼,只是认为还没有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也就是说普列汉诺夫并不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只是认为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2.C3.A4.【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苏俄《土地法令》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解题时,首先要判断1919年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时期,然后对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以判断A、C、D三个选项不合题意,B项实际上是苏俄1918年通过的《土地法令》的内容,它在整个苏俄(联)时期都存在。故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易出现的失误在于不能把苏俄的经济政策与其实施的时期一一对应。【答案】B5.【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二月革命和十一月革命的理解能力和求同求异思维能力,解答该题要弄清两次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A、B、C三项易比较;难点在D项,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大战。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国,迫使德国投降,结束“一战”。故D项不是两次革命的相同点,符合题意。【答案】D6.B7.【分析】本题是道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解、评价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把甘地的经济思想作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一部分来考查,要看到其根本出发点是把“回到纺车去”作为一种手段,来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最终赢得民族的独立。从这一思路出发可知D项最准确。【答案】D8.C9.A10.【分析】该题要求回答埃及、印度、土耳其三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特点。解题时首先应弄清三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斗争方式和经过,可用比较方法找出不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意大利。显然,C项不适合土耳其,D项只有土耳其适合,B项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概念的理解,土耳其是英、法、意的半殖民地,而不是殖民地,故B项不合题意,只有A项正确。【答案】A11.分折:本题旨在考查对比求同思维和挖掘隐性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要把孙中山、凯末尔、甘地三人定位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三人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争取民族的独立自主,故C项符合题意。B、D两项容易确定不是三人的共同点,但A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为了争取印度的自治、独立,一战后,甘地还没有把建立独立共和国作为目标,故A项不适合甘地。【答案】C12.【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这两项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诸方面均有很多不同。作为最佳选择题,解答此题,必须从实质上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才能鉴别出它们的最重要的不同之处。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一种做法,B项是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D项两次政策均符合。【答案】B13.【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评价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四项政策和运动要进行全面地分析,教材对它们的影响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通过再认再现书本知识,可以明显知道大清洗运动未起过任何积极作用。【答案】D14.D15.C16.D17.B18.【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英美对日态度变化的本质的理解能力。英美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是用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在华盛顿会议上遏制日本,是因为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损害英美在东亚的殖民利益。态度虽发生转变,但其本质不变,那就是维护和扩大英美的殖民利益。故A项最准确;其余三个选项均有很大的干扰性,如果不从英美的本质出发,是最易误选的。【答案】A19.D20.B21.A22.D23.B24.D25.C26.D27.B28.D29.A30.B二、31.【分析】此题为小专题性质的题目,旨在考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题目要求对苏俄(联)前20年左右的经济政策、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时间断限是1917~1936年,同时还要知道这一时间内俄国经济政策有几次变化,然后分阶段说明经济政策、分析影响,最后谈启示时,应从实事求是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归纳。本题易发生的失误有:一是忽视十月革命刚建立的新生苏维埃政权所宣布的经济政策;二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去谈启示。【答案】(1)变化及影响:①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3分)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