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些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人,从驱除满人那一方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不表明当时孙中山A.正确地揭示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2.下列不是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是A.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C.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3.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较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4.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立宪派的矛盾5.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在于A.维护君主制度B.缓和国内矛盾C.引进欧美政体D.加强君主专制6.清末“预备立宪”实质在于A.摆脱政治危机,加强专制集权B.顺应舆论要求,改革社会弊端C.引进欧美政体,巩固清朝统治D.改革官制,加强中央权力7.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不同点是A.在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的背景下开始B.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C.统治阶级内部对出台措施存在着严重分歧D.对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客观上起了诱导和刺激作用8.20世纪初期,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C.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D.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9.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A.顺应历史发展趋势B.加强满洲贵族统治C.欺骗社会舆论D.实行君主立宪10.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11.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A.反对收回已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B.反对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C.抗议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D.推翻腐败卖国的清政府12.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D.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13.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乎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1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项法令中,对其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5.武昌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是A.黄花岗起义巨大影响B.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C.湖北自然灾害严重D.新军中革命党人增多16.《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力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17.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C.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D.资本主义力量弱小18.袁世凯上台后初期,中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宽松局面,其重要原因是A.人们的民主意识强烈B.各种政治力量的制约C.袁世凯当时倾向于民主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的结局主要取决于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20.“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21.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A.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B.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C.断然决定同军阀彻底决裂D.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22.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是A.避免战火燃及中国B.扶植黎元洪当总统C.抵制日本在华势力D.抵制段祺瑞扩张势力23.1915年12月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又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南北议和。这些情况表明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同盟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24.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其实质目的是A.欺骗国际舆论B.立法形式保障中国领土不被列强占领C.充当北洋军阀统治的靠山D.妄图独霸中国,排斥列强25.宋教仁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B.共和与专制的斗争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D.权力之争26.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的性质问题B.人心向背问题C.国民党自身的局限性D.双方力量对比问题27.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B.建立者是袁世凯C.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28.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对其依据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B.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大多数C.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定措施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29.下列运动利用军阀打军阀的是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反对张勋复辟D.护法运动30.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31.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斗争方式、革命结果、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诸因素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32.有人认为:“北洋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怪胎,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却以共和国的形式掌权。同时,它从出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孝敬着它的父母。”试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33.《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九答案一、1.【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能力。“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A项符合“不表明”题意。【答案】A2.【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它是资产阶级阶段的产物。其革命发展主要表现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破产则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欺骗人民计划的破产,符合题意。【答案】B3.【分析】旨在考查学生对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B4.B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清末“预备立宪”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而设置的骗局,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则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提出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封建阻碍,本质上是反对封建专制的。【答案】D6.【分析】要准确理解“预备立宪”的背景、目的、实质及影响。【答案】A7.【分析】准确比较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异同,可以从背景、目的、主张和影响进行比较。【答案】C8.【分析】主要从资产阶级的本身来分析。【答案】A9.【分析】要区分根本目的与原因。【答案】B10.【分析】要准确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答案】C11.【分析】要准确掌握保路运动的背景、根本原因、实质、作用以及与武昌起义的关系。【答案】B12.【分析】要从背景、阶级来源来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性质由其代表的阶级决定。【答案】B13.【分析】要结合背景分析。【答案】C14.【分析】要将革命纲领与诸项法令进行比较。【答案】D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武昌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主要从背景分析。【答案】B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国家主权归君主个人所有,人民群众无任何权力可言,《临时约法》则规定国家主权属国民全体,通过否定君主专制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答案】D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历史阐释能力。中国资产阶级变法或革命失败的外因是帝国主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而内因则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其软弱妥协性的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力量弱小。【答案】D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深入分析能力。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利益,推行独裁专制是其本性,但袁世凯上台后初期,革命派控制南方政权暂时比较强大,帝制刚被推翻,《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羽翼未丰,未完成与帝国主义的勾结,不敢立即推行独裁统治。综观四个选项,B项最合题意。【答案】B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能力。“二次革命”中,孙中山直接参与结果失败,“护国运动”孙中山未直接参与领导以胜利而告终,两次都采取武装斗争方式,结果是一成一败,故可排除A和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是外部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二者区别在二次革命仅有国民党领导,但力量分散,难免失败,护国运动得到全国上下各阶层各阶级支持。【答案】C20.【分析】要从“府院之争”的过程中理解美日矛盾。【答案】D21.【分析】要掌握材料的含义,孙中山只认识到南北军阀的实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A22.【分析】要认识一战期间及战后美日矛盾。【答案】C23.【分析】要掌握蔡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分析其原因。【答案】D24.【分析】要结合一战期间,日本侵华活动来理解,其实质都是想独霸中国。【答案】D25.【分析】要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他表面上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答案】B26.C27.【分析】本题考查对北洋军阀概念的准确理解,要根据北洋军阀的活动和当时中国的现状分析得出。【答案】D28.【分析】分析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从革命手段、代表、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D29.【分析】主要记住四次事件的背景。【答案】D30.【分析】需要联系中国民族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得出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的原因。【答案】D二、31.(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这三大基础的形成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2分)(2)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任务是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