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日本一战犯说:“我们感觉在发动这个自治活动中,尚缺少一个明确的动机……乃选择‘反共’这个口号作为树立‘华北自治政权’的目标。”据此回答1~3题。1.日本选择“反共”作为“华北自治”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A.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B.便于拉拢蒋介石集团C.迷惑英美等西方列强D.西北红军力量强大2.日本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的根本目的是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B.使其脱离国民党的统治C.作为侵华的基地,“以战养战”D.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3.华北事变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一二·九运动爆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C.国民党的反动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D.西北革命根据地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威胁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此回答4~6题。4.“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过程。”这段话反映了A.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B.资产阶级和军阀改变了政治态度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资产阶级及军阀的统治受到威胁5.周恩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句话主要是说明A.中日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变时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C.国共两党矛盾很大,需要较长时间缓解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正确的策略方针B.英美等国的支持C.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日大局为重。据此回答7~10题。7.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8.中共提出三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B.向全国人民表明态度C.争取和国民党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9.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11.毛泽东提出人民战争路线的主要依据是A.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B.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C.敌强我弱不能迅速战胜日本D.战争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在民众之中12.汪伪政权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A.与帝国主义勾结B.代表阶层不同C.对日政策不同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13.日本的“强化治安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殖民统治B.实行特务统治C.实行恐怖政策D.肃清抗日力量14.下列与中共在沦陷区的斗争方针相符的是A.积极发展抗日力量B.着重开展合法斗争C.不间断开展对日斗争D.以骨干分子公开斗争为主15.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的是A.召开五届五中全会B.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C.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D.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16.日本政府曾表示“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这段话表明日本A.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政策B.侵华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C.向国民政府承认其过去的政策错误D.主张国民党亲日派与亲英美派讲和1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内外政策、方针能体现其政权实质的是①片面抗战路线②制造皖南事变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方针④豫湘桂战役的溃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19.下列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太原会战②台儿庄战役③武汉会战④淞沪会战⑤枣宜会战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④⑤①③②D.④①②③⑤20.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为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重心自抗日转向反共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21.抗战相持阶段日军攻占的中国城市是①广州②宜昌③南京④长沙⑤重庆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2.抗战后期,日本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B.豫湘桂战役C.武汉会战D.台儿庄战役23.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主要是因为A.经济统制B.整顿税务C.控制金融D.改革币制24.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的相似之处有①实行特务统治②实行保甲制度③实行经济掠夺④残害抗日群众⑤强制收购粮食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25.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A.粉碎日本的“扫荡”B.振奋全国的抗日精神C.争取抗战形势好转D.提高中共和八路军威望26.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⑤实行精兵简政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④27.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在A.指出了中国的光明前途B.全党形成了空前团结C.提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8.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的持久战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③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④统一战线中呈现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局面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30.下列关于抗战开始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积极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B.两个战场在此阶段出现C.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共赴国难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31.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何不同?结合事变发生的背景及结果说明上述策略的正确性,其共同作用如何?说明了什么?3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3.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胜败的主要因素。并以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二答案一、1.C2.D3.B4.C5.D6.D7.C8.C9.D10.C11.D12.【分析】A项是相同点,B项中的“阶层”与D项中的“态度”,对两个集团来说也是相同的,明显的区别是对日政策,一个投靠日本,一个抗日。【答案】C13.A14.A15.【分析】此题中的四个备选项较为接近,要针对提问选出最确切的一项,注意课文中“这一方针的制定,标志着……重要转变”的表述。【答案】B16.【分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C项与材料的意思正相反,材料中“另由其他人员……”的意思仍是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其改变只能是策略上的变化。【答案】B17.A18.C19.D20.B21.B22.B23.A24.A25.C26.D27.D28.A29.C30.【分析】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选择题,该题涉及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合作形式的问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方式,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答案】D二、31.【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第一问要注意概括说明,第二问要全面考查制定不同方针政策的背景,第三问要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问要指出中共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答案】①方针:和平解决,坚决回击。(3分)②正确性:西安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国民党内部分化,逼蒋抗日已有可能,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对抗日不利。皖南事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日本诱降方针的影响下,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变化,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5分)③作用:促进或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2分)④说明:中共已走向成熟,能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但建立和维护应讲求策略。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2分)32.【分析】此题要求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要找准切入点,把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同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活动的联系指出来,比较容易把握的是对国民党内两个派别的影响,容易漏掉的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影响。因而解题时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答案】①改变: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策略,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5分)②改变原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仍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5分)③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4分)33.(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指导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胜利。(2分)(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3分)(3)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3分)(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抗日战争在1939年以后,国际环境有所改变。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发表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3分)(5)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但是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