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三人民解放战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后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A.控制中国B.扶蒋反共C.直接侵略D.扶植傀儡政权2.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坚持的方针是A.独裁专制B.和平建国C.假和平,真内战D.独裁和内战3.蒋介石发动内战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A.抢夺抗战胜利果实B.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C.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D.建立统一稳定的亲美政府4.蒋介石玩弄和平阴谋,主要是因为A.欺骗国内外舆论B.发动内战不得人心C.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D.用和平手段让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5.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6.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接受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建国B.实施宪政C.和平民主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7.重庆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是A.延缓了内战的爆发B.暴露了蒋介石的本来面目C.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D.使人民取得了许多民主权利8.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9.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此斗争主要集中在A.建设什么性质国家之争B.国共两党关系的斗争C.军队与政党的关系之争D.解放区与国统区关系之争10.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①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②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③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④团结了民主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20世纪40年代的民主党派,许多政党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议会政治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12.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C.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D.攻占南京13.1945年7~10月间,人民解放军在上党、邯郸歼灭了前来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其影响主要是A.粉碎了国民党对该地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对该地区的重点进攻C.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D.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14.在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在运动战中拖垮敌人C.保卫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D.放弃大中城市、占领农村15.在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时,西北野战军采用的“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A.游击战B.运动战C.阵地战D.歼灭战16.全歼美械装备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解放军部队是A.西北野战军B.东北野战军C.华北野战军D.华东野战军1946年,蒋介石被暂时的军事胜利冲昏头脑,召开了伪“国民大会”,制订了伪“宪法”。据此回答17~18题。17.这次国民大会被称为伪“国大”,主要是因为A.国民党一党包办B.违背政协决议C.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18.这次会议的最大后果是A.建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把内战合法化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据此回答19~21题。19.战略反攻的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彻底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20.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方向,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群众基础好B.战略地位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C.有利于大规模的运动战D.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21.带领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的军事将领是A.陈赓、谢富治B.聂荣臻C.林彪、罗荣桓D.彭德怀、贺龙22.1946年,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国人称为“新二十一条”,主要是因为A.其内容与“二十一条”相似B.直接导致国统区经济崩溃C.美国从中攫取了各种特权D.有利于美国独霸中国23.下列民主党派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致公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24.解放战争第二年我军作战任务的特点是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扩大解放区C.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D.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同时进行25.解放战争中,决战时机成熟的标志是A.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B.敌军集中兵力防守C.土地改革全面完成D.蒋介石要求和谈26.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援前线,主要是由于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B.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C.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得道多助D.中共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2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政治态度是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28.1949年,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实质是A.国共两党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建立联合政府B.让国民党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C.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D.彻底废除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和内战政策,实现国内和平29.在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民盟领导人是A.沈钧儒B.宋庆龄C.张澜D.黄炎培30.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B.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哪几次调整?每次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有什么认识?32.结合国民政府自1927年建立后所推行的内外政策来分析说明其覆灭的必然性。33.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对此有人作了如下评论:“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看好。”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共产党“让步多”、国民党“苦恼大”的原因。并结合此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状况,评析“民盟前途看好”的说法是否正确。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三答案一、1.B2.D3.C4.A5.A6.A7.C8.D9.A10.C11.C12.C13.D14.A15.B16.D17.B18.D17.D20.D21.D22.【分析】1915年日本与袁世凯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作用与“二十一条”相似。【答案】D23.C24.【分析】要把我军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作战任务和部分作战任务结合起来考虑。C项只反映出了基本任务。【答案】D25.B26.【分析】要注意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教材中讲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时提出了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的结论。陈毅司令员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两者相结合,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答案】B27.C28.D20.C30.【分析】要注意艾奇逊的信中“民主个人主义”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摆脱外国的羁绊”,并不是指中国取得独立,而是指摆脱苏联的控制。尽管文中也提到“鼓励”之类的话,但并不意味着笼络新生的政权,从材料中也看不出帮助蒋介石的意图。【答案】B二、31.调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分土地。(3分)依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以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要深入地发动农民群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中共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减租减息政策已无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也需要发动农民支援解放战争。(5分)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利于维护和扩大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3分)认识: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政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主要手段。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调整土地政策,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很好地完成了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任务。(3分)32.【分析】先总体表述,再分时期来概括叙述,要注意言简意赅。也可自己安排结构。不必拘泥于答案。【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完全背弃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对内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专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凭借国家政权进行经济掠夺;对外则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3分)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通过控制金融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地位,而民族资本则日益萎缩。国民党对革命群众进行残酷的迫害和屠杀,并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围剿”,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则一味地妥协退让。(3分)抗战期间,经济上实行统制和垄断政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结合的独裁统治,消极抗日,积极反共。(3分)解放战争时期,依靠美帝国主义,制定了独裁内战的方针,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掠夺和剥削人民,使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向美国出卖中国的主权,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3分)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导致它在政治上空前孤立、失去民心。中共领导人民军队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2分)33.【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共产党“让步多”的原因应从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斗争的焦点和中共当时主要的任务来分析。蒋介石“苦恼大”应从其坚持的反动政策及中共和各阶层人民的斗争去分析。该题的难点是对“民盟前途看好”的分析:从当时现象上看,民盟的很多主张被采纳,但民盟所坚持的仍然是资本主义道路,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已证明了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答案】共产党“让步多”的原因:为了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进行斗争;为了争取主动,避免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蒋介石“苦恼大”的原因:政协会议上,共产党与民盟合作,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了有效的斗争,通过的政协决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打击了他的内战政策,有利于国内和平、民主,在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因此蒋介石的苦恼大。(6分)这一观点不正确。重庆政协决议较多地吸收了民盟等中间派的意见,政协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间派在中国实行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次会议的斗争成果。但以后的历史证明,蒋介石不允许民主改革,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之后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民盟解散。这种说法,反映了对局势的盲目乐观,没有认清蒋介石的独裁专政的本质,因而是不全面的。(6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